【全环境立德树人•家校共育篇】真正好的家庭教育,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见识、有爱、有规矩的人(三)

文摘   2025-01-08 16:13   山东  


规矩,让孩子

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家庭教育》曾提到的这句话:“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强调了规矩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有规矩”指的是教育应当教会孩子遵守规则和社会秩序。规矩不是限制孩子的天性,而是让他们在规矩的框架下学会生活的秩序和纪律。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指出:3-6岁,是孩子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在蒙台梭利教学中,有“敏感期”这一重要词汇,0-6岁的孩子会有语言、秩序、空间、情感等多种敏感期的出现。

从2岁开始,孩子会迎来人生中的第一次叛逆期,即自我意识敏感期的觉醒。

很多家长会发现,原本乖巧的小宝宝,到了2岁、3岁,就像变了一个人,什么都要说“不”。

反抗爸爸妈妈的很多安排;喜欢自己为自己服务;喜欢尝试去做很多过去不会做的事情;对爸爸妈妈的任何干涉都敏感。

因此,当孩子的自我管理开始萌芽的时候,就要抓住时机,和孩子一起建立起规则。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告诉我们:管教孩子的三条底线不能违背,即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

爱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建立规则的基础。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一次接受CNN采访时提到,他给出了她的育儿经验:定规矩,付出爱。

龙应台在《目送》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再怎么爱孩子,父母都没有办法陪伴孩子走完一生的路。

所以让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当有一天父母放手的时候,就不会过于担心,孩子自己完全有能力掌控一切,自己也不会恐惧。

孩子未来自己的路要自己走,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想要未来能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规矩必不可少。

孩子能够养成规矩的好习惯,是解放孩子,也是解放自己。

教育孩子需要一种绵力,要顺应孩子的感觉和节奏,错误的教育方向和方式,会与孩子愈行愈远。

爱孩子是本能,立规矩是责任,有智慧的爱孩子,才是真正的教育。




编辑丨赵加伟

审核丨王安俊 

文章转载来源:善教者


临沂凤凰岭中学
强质量,抓规范、守底线、树品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