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慧: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逻辑

教育   2024-10-26 17:56   北京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4年第5期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刊特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逻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等主题撰写笔谈文章,以推动思想理论界对相关问题的学习研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确立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根据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和战略安排,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价值逻辑,有助于从历史进程、理论根源、现实需要和价值旨归上深入领会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

历史逻辑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我们党总是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把握历史的阶段性特征,确立发展目标和中心任务,统一意志,凝心聚力,然后在三中全会上重点研究改革议题,把服务中心任务和战略目标作为改革的主题,通过改革来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习近平指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动力。”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改革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习近平指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在实践层面,各领域改革攻坚不断提速,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靠的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也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要把这些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我们党关于改革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高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坚强决心,对于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

理论逻辑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是基于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改革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改革本质上是实践的,也是创新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必然充满艰辛、充满未知,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实践动力和发展理念,在除旧布新、开拓创新中破浪前行,使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前景更加美好。习近平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狠抓改革方案的落实工作,使各项改革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实践创造中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才能促使改革真正取得实效。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既强调在矛盾体系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又强调在同一事物的矛盾双方中善于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重点,抓住改革的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既覆盖了全域,又突出了重点,体现了全面深化和重点突破辩证统一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指出,“抓住重点,突出体制机制改革,突出战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凸显改革引领作用”,指明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什么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还要统筹兼顾,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习近平指出:“强化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这一重要论述是指导改革实践的重要方法论,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单个领域体制的调整、修补和单向推进,而是各个方面体制与制度的深度革新,是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改革的系统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要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

现实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一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包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内的党和国家一切重大战略部署,都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谋划和展开。

从世情来看,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并迭代加速,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国际形势变乱交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挑战不断加剧。整体上,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大国博弈中赢得战略主动,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就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从国情来看,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而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提出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和卡点堵点,需要聚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各项制度更加完善,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依靠健全的治理体系和强大的治理能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赋能。

从党情来看,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这艘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关键在党;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实效,关键在党。党的领导直接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政治勇气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既有办大事、建伟业的巨大优势,还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持续深入解决的大党独有难题。从时间上看,我们党已经走过100多年的光辉历程,长期面临“四大考验”“四种风险”;从体量上看,把每个组织建强、每名党员管好,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步调一致极为不易。打铁还需自身硬。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需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解决好“六个如何始终”的大党独有难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

价值逻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时,其中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遵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的立党初心,深刻揭示了改革的动力来源及其目的与归宿,生动诠释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为谁立命、为谁谋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立场性、根本性问题。习近平多次强调,“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面对改革发展新形势,习近平提出,“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这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体现了服务人民的政治品格和深厚情怀,同时这一重要论述是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出发提出的判断标准和重要原则,充分体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上下同欲者胜。”让群众参与改革、与改革一路同行是改革开放40余年形成的基本经验,也是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指出:“人心齐,泰山移。没有广泛共识,改革难以顺利推进,推进了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到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形成,就是充分发扬民主、凝聚改革共识、汇聚党心民意的过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也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到“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从“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到“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到“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到“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决定》提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努力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彰显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性,也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足动力。

注释从略,完整版请参考本杂志纸质版

作者单位: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本刊使用在线投稿系统,不接受其他途径的投稿。作者可登录本刊官方投稿网站(http://mksz.cbpt.cnki.net),成功注册后登录系统进行投稿,并跟踪查询稿件状态。投稿过程中如遇任何问题,可随时与本刊编辑部取得联系。本刊原投稿邮箱mkszyyxs@126.com将作为编辑部联系邮箱使用。本刊不收取任何费用,包括版面费、审稿费及印刷费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4年第5期目录


中央团校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官微。欢迎学员、师生校友、团干部、青年工作者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