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那些事

政务   2024-11-07 21:40   北京  



艾瑞巴蒂都到了吗!
今天不玩梗
(我尽量)
今天给大家
讲故事...


今天这个故事啊
要从四十年前讲起
话说啊1984年10月5日

《人民公安报》“出生”了



想当年,咱报纸还是个“小不点”

就铁了心要做政治家办报的践行者



一眨眼四十年过去

我们“小不点”跟随着时代的浪潮也长大啦!

从四开四版变身对开八版

周报变日报

不仅有纸质版

电子报、微信公众号样样俱全

内容丰富多彩

全国报刊里咱也是独树一帜!



今儿特地请来三位陪伴者和见证者

聊聊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友友们做好准备了嘛?




一号讲述者:乔建仲

《人民公安报》创刊时的那些事


初相识

我是1983年7月从国际政治学院中文系毕业的。也是凑巧,近日居然翻出了当年的报到证,备注上写着“83.8.24”报到,报到地点是当年公安部南大楼一层的政治部干部处,分配单位是公安部政研室。政研室把我和吉林大学法律系毕业的邹涛一起安排到了《人民公安》杂志社。


再相遇

 部里要求应届毕业生分批到基层公安机关锻炼,一年后,1984年8月,我锻炼结束回来,《人民公安报》已经开始试刊。


开头难

 创办之初,没有部室设置,统称编辑部,下分新闻、业务、政工、副刊4个小组,分别负责4个版面。多数同志不是新闻科班出身,也没有办过报纸,版式设计就自己摸索,从资料室借来一摞报纸学习借鉴。为了美化版面,还不时约请秦友友和群众出版社的美编画幅插图。一篇稿件放在版面的什么位置、是否破栏走文,也是斟酌再三。那时京安印刷厂还是铅字印刷,稿件发排后先打条样,二校后再拼版,点校后付印。

听到这里
生于21世纪的小编很难想象
在没有专业背景没有现成经验的情况下
他们凭借着一股子热情和毅力
从零开始
摸索版式设计
学习借鉴其他报纸
...


还是想说
谢谢前辈为我们“培育树苗”
牢固根基
也想向您说一句
“辛苦了”

创突破

 随着报纸的改版、增期和人员的不断增加,开始设立各个编辑部门,最初有新闻、政治生活、法律、副刊等部门。


我与她

为准确记录往事,我特意翻看了保留下来的几份剪报。创刊第三期上,我有四篇稿件,包括武警赵春生英勇事迹和女排郎平父亲郎家骅的采访。
首次出京采访是1984年访英模陈鸽父母,陈鸽为保乘客安全,勇扑歹徒手榴弹牺牲。
1985年,我赴昆明参加林业公安会议后,请批赴文山基层采访。边境紧张,获准后,警方安排住宿并派员持枪陪同。采访边防所时,民警防地雷,领路前行。

“您有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嘛”


20世纪80年代末,报社和部边防局共同组织了一次“边防纪行”的采访活动,让我们有机会深入到边防一线,亲身体验边防官兵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记得从木垒边防大队出发前往大黄水泉边防派出所时,交通工具是一辆破旧的212吉普车,除了冲锋枪外,车上还放了两个西瓜。枪是用来防狼的,西瓜则是路上找不到水源时解渴用的。原本计划天黑前到达派出所,无奈车子出发没多久就“罢工”了,只好等着修车,等着等着天就黑了,这段路程一共187公里,我们走了11个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已是饥肠辘辘。派出所民警拿出几个平时舍不得吃的西红柿,做了一锅揪面片,用一个大搪瓷盆端给我们。我们将面片盛到碗里,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着吃着,碗里发现苍蝇了,谁也不说话,把苍蝇夹出来扔到地上继续吃。




30多年前的往事,很难记得完全准确。但退休在家的我,每每想起报纸创刊前后的那段岁月,虽然条件差点儿、生活苦点儿,但人们之间以工作为重,关系简单、彼此关爱,令人留恋、难忘。


时光荏苒

前辈已经退休

他与人民公安报的故事结束了

但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



二号讲述者:周兴通

办一张民警自己的报纸


为何生

 上世纪80年代,全国上下劲吹改革开放东风,公安工作也面临着改革。公安工作需要一张报纸为之鼓与呼,让广大公安民警能够及时了解公安部的工作部署,同时,也让部领导能及时了解基层公安民警的所思所想。而且,公安工作更需要向社会进行宣传,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和支持。

谁来做

要办一张报纸,首先要有办报的人,要有一支采编队伍。那么找谁来带这个班子呢?这个任务最终落在了孙仲毅身上。当时,孙仲毅是群众出版社的副总编辑,主要分管《人民公安》杂志的编辑工作。当时《人民公安》杂志的编辑张续进被抽调过来,后来,公安部从人民日报社调来了李长群(后任报社社长、总编辑),接着又调进了几个人,加上当年招进来的五六个大学毕业生,总共十几个人,组成了报社编辑部最早的队伍。

如何做

当时,摆在编辑部全体成员面前的问题是:报纸编什么?怎么编?稿源在哪里?张续进记得,当时为了把试刊做出来,他们一方面从部机关业务部门、各地公安简报里寻找、挖掘新闻线索,一方面依托《人民公安》杂志这个平台,利用杂志的通讯员队伍,向他们约稿。
张续进说,此前在《人民公安》杂志时,他也画过版式,但杂志的版式相对简单,突然改画报纸的版式,就觉得有点儿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破栏、用什么字型字号,也不清楚标题区需要留多少地方合适。只有一边干一边学,慢慢摸索。大家找来一些报纸,照着样子画版式。铅笔、尺子、橡皮是画版式必备的工具,画得不好擦掉重来,有时反复修改甚至都把版式纸擦破了,有时这儿多出一些字,那儿又缺一些字,就很麻烦,所以算准字数显得非常重要。
把稿子和版式准备好后,作为编辑,当时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跑工厂——坐公安部的班车将这些东西送到京安印刷厂排版,第二天再把印刷厂排好的版样取回来。当时还是铅字印刷,工人师傅排版还得手工把一个个小小的铅字按文章的内容摆好,遇到破栏不规范,还得重新轧铅条,工序既琐碎又麻烦。文章所需要配发的照片等,也得拿到印刷厂让他们翻拍。

终突破

试刊第一期印刷了1000份,分发给部机关和各省、市、区公安厅局。1984年10月5日,《人民公安报》正式创刊。报社刊发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发刊词》,把《人民公安报》创办的原因,办报指导方针、宗旨、内容安排等广而告之。1985年,公安部把《人民公安》杂志划归报社,这样,报社负责一报一刊的编辑出版。虽然是一张四开四版小报,但出版发行后,各地公安机关反响热烈,第一年发行量即达到10余万份。光阴荏苒,《人民公安报》如今的枝繁叶茂,浸润着所有关心、爱护她的人的汗水和心血。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公安报》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更加出彩。


一代代人民公安报人接续奋斗

四十多年栉风沐雨

初心不改

而如今

时代的接力棒已经到了年轻一代的手中

来看看

他是如何说的





三号讲述者:丘勋锐

向新而行 打造旗舰




这些年,《人民公安报》秉承改革创新精神,在办报理念、采编流程等方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形成独具公安报特色的报道现象效应。

守正创新

 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人民公安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政治家办报”的要求贯穿到全媒体生产各个环节,在宣传导向、内容上体现大局、服务大局、融入大局,精心打造传播矩阵,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努力发好公安声音、讲好警察故事。全力提高政治站位。


《人民公安报》加大时政报道力度
更加注重主题策划
凸显特色品牌效应
经过多年经营
形成特色品牌融媒体专题
组织开展多场大型融媒体采访
产生良好反响!



重塑流程

在全国两会、党的十九大、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重大节点以及重大事件宣传报道时,《人民公安报》均实行“中央厨房”机制,由报、刊、网、微等协同推出报道,白班夜班编委双值班,统筹报道的选题策划、指挥协调、内容生产等工作。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人民公安报》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工作机制,派出全媒体前方报道组火速赶赴武汉疫情防控一线采访,全体采编人员和各地记者站通力合作。
2020年春节期间,《人民公安报》创新要闻会商工作机制、值班编委双班工作机制、融媒体报道机制,启动远程办公系统,每天全媒体全平台全方位推出来自抗疫一线的报道。
新时代,在每一次重要新闻宣传报道中,《人民公安报》都经受住了考验,圆满完成任务,采编机制、队伍能力得到了完善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

打造旗舰

打造公安新闻传媒旗舰。2023年6月,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正式挂牌运行。这是公安新闻传媒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翻开了公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崭新篇章。中心有效整合了原人民公安报社、金盾影视文化中心、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等三家单位资源力量,致力于担当公安新闻传媒的排头兵,在公安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发挥旗舰作用。
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坚决落实部党委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盯公安中心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融合,继续打造好《人民公安报》传统优势品牌,同步创新推进新时代公安主流媒体建设,综合实力逐步壮大,旗舰作用初步显现。


他们故事讲完了
《人民公安报》的故事还在继续
...
更多精彩细节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链接



40年见证 · 纸墨沿革

1984年10月5日一版 (创刊号)


1987年1月2日一版 (由四开小报改为对开大报)


1988年7月1日一版(由内部发行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


1995年1月1日一版(“星期刊”亮相,每周日出版)


1998年1月2日一版(“公安周末”亮相,每周五出版)


2002年2月12日四版(首次试行彩印四版)


2003年7月1日一、四版(一、四版正式彩印)


2021年9月20日一至四版(北京等部分地区实现所有版面全部彩印)

 


今天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啦

感谢三位见证者分享的故事

让我们看到创刊始末的 那些人 那些事

40年 感恩有你有你们



作者乔建仲 周兴通 丘勋锐
编辑丨黄冉
审核丨徐琦

签发丨刘健


中国警察网
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