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融媒讯 金蛇献祥瑞,好巳庆丰年。2025年是乙巳蛇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象征着神秘、智慧和变化,蛇年的吉祥语也充满了这些美好的寓意。蛇作为十二生肖之一,既神秘又令人生畏。蛇的形象复杂多样,既承载着古老的图腾崇拜,又在民间传说中扮演着亦正亦邪的角色。
宿松县博物馆里的“蛇”文物,是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出浓厚丰盈的地域人文魅力。这些独特的文化印记,为坚定文化自信、讲好宿松故事提供了生动素材,更是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2025年农历蛇年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宿博里珍藏的“蛇”文物吧! 蟠虺纹,又称“蛇纹”,是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寓意纹样,以盘曲的小蛇(虺)形象构成几何图形。其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凸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蟠虺纹是青铜器主要的装饰纹样之一,是丰富生动的小蛇造型,特点是繁缛细密,风格华丽神秘。 请欣赏宿松县博物馆里一款蟠虺纹铜盖鼎(编号010),三级文物,春秋时期青铜炊器。盖残,口部微敛,直唇子母口,深腹微鼓,圜底马蹄形足。腹部饰蟠虺纹一周,下饰乳钉纹一圈,肩附一对长方形竖耳,耳饰两道弦纹间饰圈点纹。口径28厘米,带耳通高36厘米,腹围113厘米,足高16厘米,1976年原隘口公社隘口村出土。 明器,是专门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主要目的是安慰逝者的灵魂,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过着与现实世界一样的生活。 “十二生肖俑”是古代人们用来“压胜”“辟邪”的镇墓明器,在唐宋墓葬中多有随葬品。隋唐时期的生肖俑多为陶质,宋代则出现了瓷质的生肖俑,但陶质生肖俑仍为主流。陶俑的形象,有的是人俑带生肖;有的是人身戴生肖头,有的是人捧生肖,姿态各异。 请欣赏宿松县博物馆里的一件宋生瓷生肖俑(编号313),三级文物,高18.5厘米,底径4.4厘米。 古代的四灵神是指朱雀、玄武、青龙、白虎,有着广泛的信俗基础。其中,玄武是龟和蛇的合体形象,是掌管着北方的神灵,源于远古对龟和蛇的图腾崇拜。四灵神俑代表着东、西、南、北四境之内安宁无虞、一切平安。 请欣赏宿松县博物馆里两件宋代明器玄武。一件是宋陶玄武(编号150),三级文物,通长13.5厘米,高6.8厘米,宽9.5厘米。 另一件是宋生瓷玄武(编号303),三级文物,长7.2厘米,宽6.4厘米,高5.8厘米。 伏羲和女娲是中国神话中极为重要的创世神,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常被描绘为人首蛇身的形象。这种形象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神秘力量的崇拜,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 人首蛇身俑被用于随葬,传达出古人对生命再生的诉求,成为神煞明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镇墓驱邪,祈求生命再生之意。 请欣赏宿松县博物馆里一组形态各异的“人首蛇身俑”。 宋生瓷双人首蛇身俑(编号306),三级文物,长9.3厘米,宽1.7厘米,高3厘米。 宋生瓷双人首蛇身俑(编号307),三级文物,长8.3厘米,宽2厘米,高2.5厘米。 宋生瓷双头人首蛇身俑(编号308),三级文物,长8.7厘米,宽5.7厘米,高3.2厘米。 “蛇”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当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灵感源泉。它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的同时,还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世人,为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理论依据。 新的一年,快来宿博开启你的乙巳蛇年之旅:与蛇共舞、探寻历史的足迹;尊享大美、感受文化的魅力,一起收获满满的惊喜与感动吧!(通讯员 张晓培) 总编辑:汪俊伟
投稿:ahssnews@163.com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