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之一。2000年,凤凰卫视推出纪录片《世纪行过:张学良传》。缄默半个世纪,百岁老人的口述影像突然出现在荧幕上,迅速轰动华人世界。
为了完成这部纪录片,台湾资深媒体人郭冠英花费十年,准备、研究、思考和待机,成为张学良的忘年之交。
不久前的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闭幕后,他向我们讲述了“世纪”之后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是一部纪录片的幕后,还饱含着一位台湾资深媒体人从“偷偷爱国”到“公开爱国”的“中国心”。
PART 06
“怎不令人感叹?!”
《世纪行过》火爆华人世界的同一年,陈水扁成为新一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国民党彻底输掉政权,台湾地区迎来了第一次政党轮替。彼时,郭冠英的职务身份仍是“新闻局”公务员。工作之余,他喜欢以笔名写文章,嬉笑怒骂,点评时政。如果没有发生“范兰钦”事件,郭冠英或许会安稳退休,在蓝绿分割的台湾地区,一直做一个低调的爱国者。
然而,这一切都在他满60岁前一个月戛然而止。2009年3月11日,时任台湾“驻加拿大多伦多办事处”新闻组组长的郭冠英,被指以“范兰钦”为笔名,发表所谓的“辱台”文章。连续月余,岛内舆论沸沸扬扬。尽管有不少人声援郭冠英,所谓的“辱台”文章,挑动的“是’统独‘神经,不是族群分裂”,郭冠英最终还是被判撤职三年半,丢了驻外每月1万美金的“铁饭碗”,就连460万台币(约合人民币100多万元)的养老退休金也险些化为乌有。
◆2009年,因“范兰钦”事件被从多伦多召回时,郭冠英被媒体围堵。
疯狂消费“范兰钦”的台湾媒体,把“偷偷爱国”的郭冠英,逼迫到了“公开爱国”的聚光灯下。几乎在一夜之间,他成了“统派”的标杆人物。有媒体翻出郭冠英女儿回忆唱《松花江上》的文章,文中写道:“父亲从小教导我是中国人,我和哥哥是爸爸的爱国工具。”由此力证,郭冠英的“中国心”,十分坚定。
事实上,郭冠英的“中国心”的确深藏多年:“我的小学校长高梓,以前是东北大学的教员,九一八的时候听到日本人打北大营的炮弹从头上飞过,为了避开日寇、伪满洲国的阻挠,她和丈夫郝更生曾陪送刘长春单刀赴会,参加奥运……”
儿时的中秋节,剥着柚子吃着月饼,母亲总是反反复复地絮叨,家乡的菜多么好吃,“明年,我们就可以回去过节了……”
初中时,他喜欢拨弄矿石收音机,偷偷倾听海峡对岸的声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中,郭冠英第一次听到《歌唱祖国》的旋律,没有歌词,他只觉得莫名地喜欢。
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前,郭冠英特意赶到北京,想去鸟巢现场参与盛会,结果没拿到票,只好退而求其次,和朋友们聚在一起观看电视现场直播。那段小女孩演唱《歌唱祖国》的视频,他循环播放了至少50遍。后来,在访谈节目中、在人民大会堂的国庆宴会中、在国庆70周年的天安门广场前,他一次次地放声高歌。“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是他最喜欢的一句歌词。
当然,与西安事变和张学良相关的故事更多。1993年《世纪行过》拍摄完成后,郭冠英有了更多在海峡两岸频繁往来的机会。1996年,他从驻地温哥华悄悄飞到西安,参加了西安事变60周年的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会。
2012年,他为中国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组织的中华儿女文史体验营担任解说,带领台湾青年,循着历史的脉络,领略祖国的锦绣河山,去认识真实的中国。
2016年,西安事变80周年之际,郭冠英将《世纪行过》扩大制作成了14集纪录片,再次在凤凰卫视播放。新的纪录片以张学良的生平为枝,以近代史为叶,郭冠英把它定位为一部爱国主义历史纪录片,其主轴就是张学良对日本人说的话:“你忘了我是中国人。”
在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中,郭冠英意识到,交流,才能消除误解与偏见。去年6月,在厦门参加第15届海峡论坛时,他通过视频向台湾同胞大力推荐厦门。“几十年前我们从金门看厦门,一片荒芜;如今再从金门看厦门,一番现代化的发达景象。相比之下,今天的金门却是一片荒芜,怎不令人感叹?!”
◆两岸媒体人峰会后,郭冠英独自乘坐公交和地铁,登长城、去天坛、逛鼓楼,他对北京的熟悉让很多网友都惊叹。
“范兰钦”事件后,郭冠英曾公开表示,损失了点身外之物,但成为名人,把爱国的声音传得更广,实在值得。可惜,其高调的言论,经过台湾“新闻娱乐化”的媒体加工,只能呈现给大众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甚至有点闹剧性质的郭冠英。
也许是受到台湾媒体娱乐化的影响,面对面交谈时,郭冠英常常在严肃与玩笑之间来回跳跃,颇有“小李敖”之风。只有在书面写作和文字交流时,他才愿意展露内心深处的情感。
离开北京的前一天,他给记者转发了一条短视频——许知远在节目《十三邀》中访谈历史学家许倬云的片段。许知远问:“最重要的遗憾是什么呢?”许倬云沉思良久,一声叹息:“但悲不见九州同啊,别人可以不悲九州同,我在抗战那边长大的人,中国两个字,刻在我心里的……”
转发视频时,郭冠英写了一句话:“他是台湾最好的历史学家之一。”
★ 推荐阅读 ★
记者|杨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