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城北之声”
春节期间,餐饮消费火热。消费者用美食抒发一年收获喜悦、表达新年美好祝愿时,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近年来,随着相关文件出台、“光盘行动”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但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举办婚宴、宴请等场合,“舌尖上的浪费”仍有发生。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增多,餐食过度包装、商家诱导消费、消费者超量点餐时有发生,吃不完、不打包的情况有所抬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抵制浪费,需要每个人做勤俭节约的倡导者、践行者、推动者。餐饮浪费出现在多种场合,其原因是有些人认为点多少、吃多少是个人私事,习惯于好面子、比阔气。吃什么、吃多少诚然是个人自由,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浪费食物,就是对社会资源的不必要消耗,既有违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不利于培养理性消费观。科学点餐、拒绝铺张、以“剩宴”为耻,才应是最时尚的消费共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也是每个人应有的修养和礼仪。
制止餐饮浪费,需要刚性的制度来约束。春节期间,各地监管部门应认真履职,做好餐饮制作消费各环节、全过程的监管,加大监管力度,减少餐桌上的浪费,促进提高消费者合理消费、按需点餐、珍惜粮食的意识,让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成为更多人的选择。餐饮行业要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切实履行起餐饮行业的主体责任,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合理消费,减少“大份菜”,提倡“小份菜”,为打包剩余食品提供便利,推行绿色节约的餐饮消费模式。广大消费者要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争做文明餐桌的践行者和推广者,引领“舌尖上的文明”。
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和精神永远不能丢。不是说,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安全就安枕无忧了,危机意识就可以淡漠了,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从中长期看我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粮食浪费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不可小觑。节约每一粒粮食,从我做起、从日常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每一份餐食物尽其用,让餐饮新风尚蔚然成风。
让节俭清风与醇厚年俗相伴。新春佳节,人们用美食欢庆一年的收获、迎接新春的祝福,这时也需共同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以餐桌文明引领社会风尚,以理性消费引领绿色低碳生活,让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成为“新食尚”,让节俭清风吹进喜庆祥和的节日,过一个时尚温馨、文明节俭、欢乐祥和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