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焰火四射的火龙追逐着闪亮的龙珠,随着激越豪迈的鼓点欢腾起舞,于烟花、炮火之中冲云破雾而来……这样超燃的场景,是揭西县五经富镇一项独特的传统年俗和文化记忆——烟花火龙(又称烧烟架、舞火龙)。如今,在相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沉寂了30年之久的五经富烟花火龙蓄势待“燃”,将于蛇年正月初六(2月3日)晚在五经富水(也称龙江)河畔绚丽绽放。
冬日暖阳下,揭西五经富四村敦睦公祠里,揭西五经富烟花火龙的第九代传承人曾创辉、曾松华带着村里的艺人正忙碌地塑火龙、做烟架,他们或是扎竹架,或是彩绘,或是裱纸,各自忙碌不停。“烟花火龙民俗表演在揭西县五经富镇已有近300年的历史,虽然从1993年至今,已中断表演30余年,但是它的传承一直在延续,至今已经传承到第十代。”作为该项目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曾创辉,20多岁起便随父辈学习烧烟架和烟花火龙制作,熟练掌握了各项相关技艺。他告诉记者,“烧龙”作为当地一项极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活动,表演内容包括“舞火龙”“舞鲤鱼”“烧烟架”和锣鼓乐等形式,内容丰富、场面壮观,深受群众喜爱。但遗憾的是,受人员外出等因素限制,烟花火龙表演已中断多年,留守的传承人只好凭着记忆、口述和文字资料保护传承。揭西县五经富传统文化促进会自去年8月成立后,便积极倡议组织,并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非遗传承人的积极响应,重启了这项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经过商议,主办方决定于今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晚在龙江河畔重现“烧龙”盛景。
传承人曾创辉正在彩绘火龙。
据《曾氏族谱》及相关资料记载,五经富烟花火龙源自清代,系由苏州引进。清代五经富锅厂村曾氏先祖曾天安娶苏州籍女子为夫人,曾氏夫人嫁往五经富后,常怀思乡之情,又念本地民俗活动单一,遂自故乡苏州引进“烟花火龙”技艺,尔后该民俗在五经富发扬光大。每逢春节等传统节日,当地人用竹篾、木材扎成“金龙”“鲤鱼”等形状,并安装焰火爆竹,配以锣鼓舞动“金龙”“鲤鱼”,璀璨绚丽、十分壮观,故俗称“烧龙”,民间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历史悠久、传承有序,且深受群众喜爱,揭西五经富烟花火龙于2007年4月入选揭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传,五经富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埔寨烟花火龙民俗活动的发源地,在早期两地婚娶中,烟花火龙作为嫁妆随之传入埔寨。
揭西县五经富的烟花火龙表演,融合了舞蹈、服饰、潮州音乐和武术等元素,表演动作刚强洒脱,表演风格威猛豪迈,是中国龙文化在潮汕地区传播、演化的一种独特体现。与其他地方的“烧龙”相比,五经富的烟花火龙活动还有极具看头的“九龙吐珠、鲤鱼跃龙门”“烧烟架”活动,这也是其独具特色的亮点所在。因此,当地人将烟花火龙俗称为“烧烟架、舞火龙”。
制作成型的小龙。
据介绍,届时“九龙吐珠、鲤鱼跃龙门”的装置放置在表演现场中部和四周,表演时9条中型火龙口中装置烟花火药向中间固定的莲花池喷发火花,火龙自身左右摆动、栩栩如生;竹木制成的9条鲤鱼由火药燃放产生动力前后游跳、交错进行,有“鲤鱼跃龙门”的美好寓意。而以十二生肖为装饰物的烧烟架,将布置“老鼠游梁”“金龙献瑞”“金鸡报喜”“金猴献宝”“玉兔呈祥”“三阳开泰”“老牛勤耕”“天马行空”等节目,烟花燃放产生动力,驱动各个“龙景(锦)”转动展示,极具观赏性。舞火龙作为重头戏,压轴出场,由火蛇、潮州大锣鼓开路,沿途燃放鞭炮清场,继而由龙珠绣球引路,赤膊壮汉高擎火龙起舞。霎时间,烟火四射、烟雾弥漫,金龙口吐彩珠,眼射青光,身喷焰火,气势雄浑、场面壮观,极具震撼力。
“今年的烟花火龙表演肯定非常精彩,希望这项非遗文化活动能被年轻一代继承和发扬下去,我们也诚挚邀请各地游客届时莅临现场观赏。”曾创辉介绍,今年的烟花火龙活动,将有3条长达40米的大龙、9条4.5米长的中龙和10条1.8米长的小龙,约200多人参与表演。他相信,这项沉寂多年后重新面世的烟花火龙活动,届时将呈现震撼人心的“烧龙”盛景,高燃贺岁,给人们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新年文化盛宴。
揭西五经富四村敦睦公祠里,艺人们正一起塑火龙、做烟架。
据了解,五经富烟花火龙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系纯手工制作,包括选材、搭建、贴纸、上色、拼接、加装配件等10多道工序,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令曾创辉感到欣慰的是,如今年轻一代对于烟花火龙的传承热情很高,每天晚上都有10多名青年利用业余时间来到敦睦公祠跟着他学习、协助制作。在曾创辉看来,重启烟花火龙这项古老的民俗活动,既承载着祈福迎新、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来源:揭阳日报、发现揭阳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