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肩负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使命,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就是驻村第一书记,作为连接中央政策与基层实践的桥梁,驻村第一书记在推动乡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育才生态区特别策划推出“驻村第一书记说”系列专栏,向你讲述驻村第一书记的故事。
第五期,让我们走近育才生态区马亮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敏,看他如何心系乡村、扎根一线,整合各方帮扶资源,为百姓办实事、谋福利,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树绕村庄,文化振兴。倚东风,豪兴徜徉。村庄几许,收尽‘村’光。”这便是育才生态区马亮村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给陈敏书记的“新体验”。人在画中住,画在景中走。在马亮村,聊聊家常、看看风景、品品美食,感受云淡风轻,享受慢生活带来的惬意。近年来,马亮村依托育才生态区的政策帮扶和优质资源,建立“酸豆树下讲党课”党建品牌,合理规划水稻种植、果蔬、林区等产业布局,发展以“文化+党建+旅游”新业态经济,蹚出一条文旅融合振兴路。
驻村之初,村情民情还不熟,工作缺少头绪,如何才能真正帮助到村民?“只能多学、多看、多想、多做,白天下村到户多做调研,晚上在办公室整理材料回顾内容,有时间还会拉着村书记了解村情民情,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我便成为了半个‘马亮人’,捋清了接下来的思路。”陈敏想起刚到村子里的那天,跑去和村民聊天,帮村民做农活,和村书记在村路上徘徊,不由得有些感慨。
陈敏深知马亮村要发展,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关键。了解村情后,陈敏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党建工作由传统传达式转变为“理论+实践”新模式,让每一位党员都发挥出作用,让大家活学活用。以酸豆树党建品牌为起点,结合马亮村团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强化宗旨意识,真正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马亮村没有什么大型产业基础,仅是村民自己种植的冬季瓜菜和水稻等农作物,外加槟榔、芒果等种植物,而且村里的土地较少,难以发展大规模的农业种植。”面对这样的现状,陈敏为此冥思苦想,到底发展什么产业,成为首要难题。
经过认真思考调研,又和村“两委”认真反复讨论,马亮村决定走出以提高教育力量,以特色农产品种植为重点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我本身就在教育系统工作近20年,又是在市级重点学校,接触过部分类似的情况,我认为马亮村有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底子,又距离生态区较近,可以让区里的学生来到马亮村参加‘农业+研学’的新体验。”陈敏的一番话给了马亮村信心和底气。
陈敏一直把“说好一万句话,不如给老百姓干件实事”放在心里,用心用情为村民排忧解难,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村民身边的贴心人、暖心人。
刚到马亮村任职,陈敏走访各村各户,了解到村内的待改善问题,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等工作更加注重。“陈敏书记对我们村里的困难群众、老党员、留守儿童特别关心,经常会利用空余时间到家里来看看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他”村民王大哥说。
驻村后,陈敏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在处理一件又一件棘手事情中,他真正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长。他表示,将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坚决贯彻落实区里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马亮村落地开花。
来源:育才生态区宣传统战部
编辑:黄爱兰
审核:闵强林
监制:杨大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