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的“明天”是什么?
前言
INTRODUCTION
嘿,朋友们!今天毕美君要和大家分享毕美科技创始人魏朝凌的一篇文章 ——“BIM 的‘明天’是什么?”BIM 犹如建筑界的魔法盒子,充满惊喜与可能。那它的 “明天” 究竟啥样呢?别着急,咱就像开启精彩冒险小说般,慢慢揭开谜底。谈 “BIM 明天” 前,需先洞察 “BIM 的今天”,清晰认知行业、客户和自身,才能想得明白、做得清楚。文章从“BIM行业的现状、BIM技术的市场认可点与推广局限、BIM应用的明天”三个层面展开,今天先奉上第一部分,一起瞧瞧 BIM 行业的现状。
准备好了吗?Let's go!
发展现状
对BIM行业范围的定义其实是模糊的。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字面理解的建筑信息模型化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数据技术是息息相关,理论上后者涵盖了前者。今天在市政、轨道交通、园林景观、能源基础设施所应用的技术,所服务的市场,所参与的企业究竟算不算BIM行业的?这个还没有定论。现在有BIM、泛BIM的说法。但不管是BIM还是泛BIM领域,目前呈现出以下的一些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增长
走在“数字中国”这条主线上,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BIM 技术及关联的三维可视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范围是在不断扩大的。据统计,2022年我国BIM行业市场规模达到99.5亿元,同比增长3.4%。预计未来,随着BIM理念和技术的渗透率持续提升,BIM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会相应加强,其市场将保持增长的态势。
应用领域拓展
如上文所说,BIM 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已经从最初的民用建筑Building,拓展到了市政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能源建设、城市整体(CIM)等多个领域,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市场规模,远大于房地产等民用建筑领域。
政策支持持续
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 BIM 相关政策,要求或鼓励建筑行业使用BIM技术,认可BIM技术作为产业变革和发展的动力之一。然而,政策的具体实施和落地仍需要一定的时间。
标准有待完善
以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深圳为例,目前已编BIM相关标准三十余部,理论上仍有一百部左右的标准尚需出台。已颁布的国家标准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有待进一步验证,需要通过标准的出来来理清边界,理清责任,以推动BIM 模型的质量及信息传递和共享。
整体应用率待提升
2024年大家携手共进,一起努力,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25年我们定能乘风破浪续新章,奋楫笃行启新局。尽管 BIM 技术有诸多优势,但目前大部分施工项目的 BIM 应用主要限于管线综合、碰撞检查等方面,设计阶段的使用率有待提升,以期实现全专业全生命周期或在更高的城市级层面上的广泛应用。推进BIM在绝大多数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方面应用。
人才需求增长与缺口并存
BIM 行业对于 BIM 软件研发、BIM建模以及项目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为应对需求,部分高校和教育机构开设了相关专业,近年陆续有新生力量加入到BIM这个行业,但长期以来 BIM 人才缺口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发展。
总结报告小标题国外厂商垄断与数据兼容难题
BIM 行业的基础应用软件呈现国外巨头垄断市场格局,全球 CAD 巨头 Autodesk(欧特克) 占据营收市场规模近70%份额,中国 BIM软件国产化率不到10%。且市场上众多来自不同厂商的 BIM 软件功能各异,导致信息模型之间难以实现无损传递,数据模型的作用大打折扣。当前BIM基础数据软件的掣肘,也是国内BIM推动较慢的一个核心原因。从全球BIM软件市场竞争来看,美国企业Autodesk 营收市场占比达到67.9%,其次是美国的Bentley 占比14.4%。BIM基础数据创建高度依赖国外产品,让政策推动者有所顾虑。
产业链主体
中国从2004年开始BIM经历了几次的潮起潮落。若以工程建设项目为主轴线,产业链参与的主体主要包括上游设备服务供应商、中游设计商和咨询商、下游施工商三大类型。上游供应商提供设备、原材料,也出现过按要求提供BIM模型的情况,未来其外包模式预计将逐步转化为自有模式并与中游融合;中游的工程设计商和 BIM 咨询商主要负责将 BIM 应用于设计节点,设计与施工的衔接上,提供融合BIM的总体设计、咨询等服务;下游施工方与中游设计方保持密切联系对项目推进和交付至关重要,BIM 模型中的数据信息在各阶段的共享互通能有效地降低设计变更和成本、节约项目资源和规避风险,这也是推动BIM应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投入与困境
在2004到2024这二十年里,不仅政府、甲方投入了许多资源在BIM相关领域,国内不少软件企业、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第三方咨询企业也都先后投入了相当的资金、人员和时间。目前,BIM 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不少具体问题,如设计单位可能存在工作量增加、产工比不划算、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施工单位做 BIM 往往是为满足甲方要求,投入大且未全面体现其在施工进度、质量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单项投入较难产生效益;理论上在各环节均有受益的甲方,又出现习惯性决策流程与决策权力分配和BIM带来的新兴数据化驱动的矛盾,包括内部管理人员对BIM技术的深度理解和认知,外部协作单位涉及面大协调难等因素,推行起来困难重重。
来源:毕美科技
声明:转载请标明来源,如有侵权,可及时后台联系处理。
欢迎后台留言~
HAVE A GOOD DAY
欢迎后台留言~
HAVE A GOOD DAY
往期回顾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记得点赞分享哦!
文章中有可能涉及原创、侵权或专利问题时,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此文章,文章所分享的内容均来源于公开渠道,旨在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分享,我们衷心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往期回顾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记得点赞分享哦!
文章中有可能涉及原创、侵权或专利问题时,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此文章,文章所分享的内容均来源于公开渠道,旨在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分享,我们衷心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