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
《云南日报》奋进文山专版刊文
《幸福文山 美在文明》
报道了文山州坚持
为民、靠民、惠民初心
举全州全市之力
从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做起
努力打造美丽幸福文明家园
↓↓↓
沐浴着初冬暖阳,漫步公园享受悠闲时光;在街头路遇“红马甲”热心服务;小区幸福食堂为“一老一小”送上温暖的一餐一饭;整洁的街道旁,风味各异的小吃摊弥漫着人间烟火气……行走在文山街头,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人民,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角。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坚持为民、靠民、惠民初心,举全州全市之力,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增进民生福祉、塑造城市魅力、提升治理效能、改善城市面貌、提振群众精神的重要载体,从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做起,努力打造美丽幸福文明家园,绿美颜值不断彰显城市的人文尺度,文明新风不断充实城市的精神底色。
文山市区 熊平祥 摄
一路一风景,一步一陶然。如今,驾车行驶在凤凰路,林立高楼被秀木繁花环绕簇拥,盘龙河如一条绿色绸带,与四通八达的道路交织,勾勒出文山市绿美城市的动人身姿。
“记忆中的望华路坑坑洼洼,盘龙河也是臭气熏天。这两年,文山城真是大变样。”在外求学多年后返乡的市民纷纷惊叹于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从街道到公园、从主街到背巷、从农贸市场到小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文山市将创建文明城市与“城管革命”、城市更新改造协同推进,让每一个改变都与人民美好生活紧密关联。
走进文山市地质队小区,新划好的停车位上,车辆有序停放;小区微公园里,供居民休憩的小亭子掩映在绿荫之中,文化长廊无声诉说着地质队小区的老情怀。今年83岁的陈达信在小区住了近半辈子,如今,每天早晨来到小区活动室打乒乓球成为他雷打不动的习惯。“改造后解决了我们老小区用水、用电、用气的问题,有了活动的场所,住在这里越来越舒心。”陈达信说。
临近中午,文山市新平街道腾龙社区畅林苑小区幸福食堂飘出阵阵香气。“9元一餐,两荤两素,老人中午带着孩子在这儿吃,放心又有营养,还能配送上门,我们可省心了。”小区居民马正飞感叹。
少年儿童之家紧挨着幸福食堂,布置温馨又不失童趣。每逢周末和假期,这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物业以优惠的价格为我们提供假期托管服务,还有专业的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上课,假期也不用担心孩子没人管。”林苑小区业主杨琪娟说。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标准,文山市紧紧围绕提升民生福祉,从日常入手、从细节突破,城市治理精度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青翠的草地上,三两好友一边听音乐,一边就着烧烤、小吃,喝茶品酒;古旧的木门被“吱呀”一声推开,在“修旧如旧”的红色泥巴房品尝文山老味道……手工、文创、咖啡、餐饮,精心打造的特色小院里座无虚席。每逢周末,卧龙街道卧龙社区卧龙村都会上演这样热闹的场景。
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还是杂物乱堆、杂草丛生的空坝子,以及破旧的老房子和清冷的小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文山市卧龙街道陆续实施城中村风貌改造,社区依托城中村老旧房屋、闲置资源等,引入庭院餐厅、烧烤露营、婚纱摄影等基地,老旧巷子焕发出新生机。
如今,越来越多商家瞄准资源优势,落地卧龙村。“村里几家餐饮店联合成立了商会,正计划对村子进行氛围打造,以后会越来越热闹。”卧龙·云舍老板杨斯程对小巷充满了信心。
在文山,越来越多城中村迎来华丽蝶变,为城市建设增添烟火气、人情味,也让在城市奔忙的人们收获一隅心安。
在文山市东风路步行街,刚刚摆放好花束,马金凤就迎来了今天第一笔生意。“现在有了固定的地点摆摊,积累了不少老顾客。不用付租金,小成本生意也能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在街边摆摊为生的马金凤曾经“一见城管就心慌”,文山市设立34个临时便民摊点后,像马金凤一样的流动商贩们有了一片合法经营的天地。
一辆推车、一套厨具便可以支起一个摊位,给地摊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了交通堵塞、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既要顾及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也要为那些为生计奔忙的人留出一块‘安居’之地。”文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岳金说。文山市以“城管革命”为抓手,打造示范夜市街区9个,规范流动摊点经营管理560个;打造便民服务点34个。与此同时,执法局机关实行24小时在岗值班,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城市管理服务问题实行总调度,形成机关、中心、执法队相互衔接配合的联动机制,下足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烟火气”中不断氤氲文明风。
《云南日报》记者:王世涵 张文峰 部分图片来源于文山发布网
编辑:刘虹
校对:李娟
制作:冯明兰
责编:侯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