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气丨枯蓬不自息 归鸟竟相依

旅行   2025-01-05 07:31   浙江  

小寒

 枯 蓬 不 自 息 

 归 鸟 竟 相 依 


1月5日10时33分,迎来小寒节气。


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即将到来。


在最冷的日子里,却有最暖、最美的期盼,那就是——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岁寒有清欢,灯火更可亲,就让我们在期待中,抖落一身寒气,心向暖阳待归家。


小寒·三候




小寒节气到来,日历已经走入新的一元,又尚未进入农历新年,对于神州大地而言,这是春节在望却又最为严寒的一段时间。


小寒,不小。小寒之寒,尤甚大寒。根据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是低于小寒的。




小寒初候  雁北乡


这时正是“三九”严寒天。宋代大诗人陆游写道:“晡(bū,本义指申时,等于现在下午三时至五时)后气殊浊,黄昏月尚明。忽吹微雨过,便觉小寒生。”生在南方的人,最能体会这小寒阴雨的苦处。


在北方,这惨淡之境又是另一番表现。风里的寒气侵蚀得行人的脸庞隐隐作痛,手露在外面稍微久一点就会有发僵的感觉。脚下的土地冻得发白,偶尔从冰层中破裂出一泓水波,却被那厚厚的冰块衬得发黑。


这便是小寒初候“雁北乡”时节的天地之气了。


天地间仍然阴寒盛极,但大雁已感天地气息变化之先,开始了飞往北方家乡的旅程。




小寒二候  鹊始巢


站在小寒时节的风中,天冷得格外蓝而清,地冷得格外硬而白,万物冷得静寂而又格外干净。


智慧的先人总结出种种气候现象,诸如“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暖,立春雪”“小寒无雨,小暑必旱”,等等。其间蕴含的道理是:当寒则寒是福,当寒不寒非福。


小寒时节的天地,是至寒至冷的,可这样的至寒至冷并不让人感到压抑,而是充满了清朗之气,是天地给予生命的福分。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唐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开宗明义便如是吟诵。大吕是农历十二月的别称。尽管还是数九严寒,已经感受到阳气之动的喜鹊,开始忙着为新年垒新巢啦!


眼见这吉祥之鸟叽叽喳喳,飞来飞去,衔泥垒枝,忙忙碌碌地修筑新巢,这是多么喜人的情景啊,怎能不让人心情愉悦而忘了冬寒之苦?




小寒三候  雉始雊


就在这令人备受煎熬的寒凉之中,雉鸟也开始鸣唱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解释“雉始雊”:“雉(zhì),文明之禽,阳鸟也;雊gòu),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


能当得上“文明”二字,雉鸟应是鸟中的君子了。单是想象那雌雄的雉鸟在枝头一唱一和同鸣的情形,灰暗的冬日天空似乎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多了几许鲜亮的色彩。


这样的鸣唱,是在提醒人们,莫畏严寒,勿失耐心,难挨的冬日就快过去了。




寒冬腊月盼新年


“莫怪严凝切,冬春正月交。”是的,春意正是在严冬里发芽的。小寒,正是冬与春交替、寒冷与温暖重叠的关键时节。


冬的凝重中,萌生着春的明快。天地气息变化所蕴含的春意,已经足以让人兴奋了,但这还不够,聪明的先人又以自己的创造,把这严冬冷郁的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最典型的就是腊八了。把那各式的米、各式的豆、各式的坚果合水而煮,加以甜甜的红枣、葡萄干还有糖,不起眼的五谷杂粮便成了人间美味,这便是把生活化作了艺术!


但这依然不够。“寒冬腊月盼新年。”在腊月里,人们开始忙年了。“小寒忙买办,大寒贺新年”。办年货,剪窗花,写春联,买年画,大扫除,备新衣……要做的事太多,迎接新春到来的忙碌与喜庆荡涤了冬日的严寒与沉郁。


更重要的是,一切都指向那个最温暖的“家”。


大雁北归,要飞回远方的家;鹊儿翻飞,要为自己垒一个新家;雉鸟同鸣,是在鸣唱有家喜悦……而无数的人都在准备着归乡的行囊,积累着迎接亲人回家的满室温情。


回荡着归家的心曲,这最严寒的时节便成了通向温暖、希望与寄托的时光隧道。

摄影:大   旺

美工:史   册

文字:央视新闻

编辑:理   炜

审核:传   静

声明:本平台所有影音图像,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另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权。




普陀山佛教协会
以传播正见、引导正信、缔结正缘为宗旨,以佛协资讯、普陀山人文景观、佛教常识等弘扬正法,传播观音文化和观音精神,引导大众正信正行、修学佛法。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浙(2022)000009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