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南市以促进基层卫生发展为目标,围绕“一条主线”,即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做到“两个强化”,即强化服务提升、强化服务供给,大力实施基层卫生健康“守门人”工程,不断夯实基层服务根基,着力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是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关键环节,我市紧扣乡村医疗卫生发展这一主线,建强基层群众“健康守门人”的“主阵地”。
淮南市以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为主线,结合实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的重点任务清单》,建立“市负总责、县抓落实、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强化县、乡两级卫生健康综合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89家,做到了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全覆盖,满足了群众15分钟就医圈需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保障群众生命健康的第一道屏障,我市始终以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为目标,强基固本,在强化服务能力提升上“做文章”。
打通财政支持的源头活水。市卫健委通过与财政部门积极沟通对接,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列入民生工程项目。全员轮训基层医务人员,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
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功能布局。按照乡镇卫生院区域布局,合理确定功能定位,全面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分类管理。全市70家乡镇卫生院实施一类管理的乡镇卫生院达7家(其中6家达到二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二类乡镇卫生院47家。
高效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以“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2022版国标、2023版指南”为政策引领,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量体裁衣,合理确定创建目标任务;在集中专项培训的基础上精准指导,做到“成熟一家、验收通过一家”,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目前,全市共有8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优质服务基层行”能力标准创建,占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91.11%;60%左右的村卫生室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
“引”“育”结合补齐人才短板。淮南市与长三角先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引进人才驻点基层,发挥示范带教作用,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学历提升和专项招聘相结合、医共体牵头医院派驻等多种方式引进、培养人才,补齐基层人才短板。2024年,全市村医1674人,共计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村医849人,占比50.7%,实现每个中心村卫生室都配备了至少一名执业(助理)医师;2024年共招聘大学生村医49人,目前21名大学生村医编制保障工作已落实;70家乡镇卫生院,配备专职和多点执业的公卫医师65家,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医师配备率达92.85%;全年累计专项培养基层卫生人才500余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在职人员做到全员多次轮训。
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础。我市始终以保障群众健康为重点,固本培元,在强化卫生健康服务供给上“打地基”。
长三角“健康直通车”驶入千年古城。主动融入长三角健康一体化。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寿县积极与上海闵行区卫健委和当地医疗机构对接。2024年1月30日,寿县卫健委与闵行区卫健委在上海市签订了结对合作帮扶框架协议。寿春镇中心卫生院挂牌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寿春分中心。寿县医共体牵头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落实“一院一策”对口帮扶方案,牵头医院免费接收乡镇卫生院医生进修培训,推动医共体内医疗卫生资源上下流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今年以来,市卫健委狠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精细化闭环式管理,开展团队式网格化包保责任制服务,专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对全市死亡档案进行地毯式摸排清理。寿县实施高血压、糖尿病“两病一体化”管理省级试点工作。其他各县区选建2家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慢病管理中心”,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
家庭医生当好百姓健康“守门人”。印发《淮南市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管理体系,让医疗成为“看得见”的服务。潘集区建立市、区、镇、村四级健康管理联合体,组建慢病管理专家团队,建立“1支专科团队+N支签约团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台账,摸清底数,组建队伍,精准对接,切实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
淮南市通过紧扣基层卫生健康发展的主题,促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短板、强弱项,基础设施设备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基层医务人员日夜坚守在保障群众健康的前沿哨点,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领,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不辞劳苦的健康卫士。2024年,
寿县寿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王祥西入选全国暖心乡镇卫生院院长优秀案例,也是安徽省唯一一位入选的优秀案例,激励着一代代基层医务人员当好群众身边的健康“守门人”,做群众信赖的健康“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