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校园安宁静谧,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深职大”)汽车学院实训室里却是一派如火如荼的景象——有人在测试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虚拟仿真系统;有人在安装调试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系统教学装备;还有人在线上对海外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师资进行技术指导……为了将中国职业教育的优秀经验和资源输出到海外,师生团队加班加点地进行出海教学装备与教学资源的开发,这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状态。
“职教出海”是中国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益探索。在深职大,这样以“职教出海”为己任的团队还有很多。
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第一艘“冲锋舟”,深职大通过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开展理论研究、引领标准体系构建等举措,打出深圳数字工坊、国际平台、国际期刊、国际会议、深圳协议、合作办学等六大“组合拳”,构建了“理论研究-标准互认-技能培训-经验输出”从理到实、多层次、立体化的国际化发展模式。
苦练内功
沉淀“走出去”的实力
“走出去”的前提是“自身硬”。正如深职大党委书记杨欣斌所言:“职业教育走出去,走出去的不仅仅是教育,还有教育背后的中国文化和中国观念。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模式走出去,实质上是推动中国产业、中国产品、中国技术、中国人才走出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经济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球职业教育都面临着巨大挑战。深职大之所以能够获得国际认可,顺利“出海”,究其原因是学校早早布局,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有成效的创新做法。特别是一线的产业与学生的课程相结合,推动中国优质职业教育事业作为前导力量走出去,自然而然能够带动中国产业进入国际市场,使得国际友人体验到中国的技术与产品,认识现代化的中国。
在深职大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教室外,整齐陈列着一排“教具”——8辆不同型号的比亚迪汽车。“左边教室,右边实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专业课程和知识,很快就能上手操作。”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主任张凯说,经过多年探索,深职大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九个共同”:校企共同开展党建、共同开发新专业、共同开发新课程新标准、共建“工匠之师”、共同解决关键技术与工艺、共同开发行业标准、共同变革新教法、服务共同富裕、共同“走出去”。
深职大以“九个共同”为抓手,以特色产业学院为载体,与企业共同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所需的人才。以深职大与华为的合作为例,学校与华为共建华为ICT学院,实施“九个共同”,校企协同育人。为保证教育教学紧跟新产业、新技术、新场景,学校选派教师和教学团队脱产全职进驻华为的相关研究所,与华为产品线工程师共同工作3-6个月,深入开展技术与教学研讨,联合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出版配套教材。双方联合主编了《华为云计算认证网络工程师实验指南》,学校的老师参与华为数通、云计算教材和实验手册的审稿工作,参与华为认证体系的构建。学校统筹资源、集中力量,与华为共建全国第一家ICT学院支持中心,第一时间转化课程资源,推动ICT学院教学内容迭代升级,为华为全国ICT学院教师赋能,着力培养适应国产化需求的产业人才,助力国产技术推广应用。
目前,学校共建设了18所特色产业学院,经过多年实践,实现了学生的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平均每届学生到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就业的比例达到16%;解决关键技术能力明显提升,攻克了光刻胶等一批关键技术,受到龙头企业的充分肯定;服务企业能力明显提升,年均面向企业员工开展培训12万人次。2021年,国家发改委将学校校企共同育人模式作为深圳47条创新举措之一面向全国推广,而这一模式也被南非、埃及、马来西亚等国家采用,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特色产业学院由国内走向国际,实现1.0-2.0版本升级。
输出标准
提升“走出去”的水准
最直接的“走出去”无疑是输出人才。廖毓原同学就是从“深职大新能源汽车海外事业训练营”出营并走向迪拜的一名同学。深职大联合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成立训练营,企业提供了108个海外事业部的岗位,涵盖欧洲、南美、中东非洲、东南亚、北美海外事业部,校企联合对该营的首批41名同学开展集训,走入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展厅、实验室、工厂,企业派出了中东非洲汽销事业部、美洲汽销事业部、亚太汽销事业部以现场和连线对学员们进行轮训。今年3月,廖毓原同学开始在中东非洲汽销事业部实习。在国内历炼了3个月后,廖毓原同学走向了海外,来到迪拜,成为比亚迪中东非洲汽车售后技术服务工程师。
除了技术人才,深职大“输出”的还有教师。2017年11月,“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普罗夫迪夫大学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正式成立。2018年和2019年,深职大两批专业教师赴保加利亚开展课程培训,培训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共计43人次,教学效果良好,得到普大领导与师生肯定。该中心不仅是深职大在海外开设的第一家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也是首家在保加利亚高校开设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对于深职大职业教育优秀成果“走出去”具有深远意义。
不过,对于求贤若渴的海外市场来说,为之“输血”不如帮其“造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深职大从最初输出教师直接将对方“扶上马”,逐渐过渡到输出课程标准,保证“送一程”。“LTE移动网络系统”“5G移动通信”“华为认证-路由与交换”等课程标准,已被正式纳入普大的专业标准中。相关课程同时建成双语线上课程、双语课程讲义、双语软件培训教材等内容,相关课程辐射至周边地区院校。截至2023年,共有223名普大师生在中心接受培训,部分学生毕业后到中国“走出去”企业工作,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为了迅速解决海外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深职大出海团队老师们凭借在汽车职业教育20年的专业沉淀与积累,找到突破口,攻坚克难,开发了适合海外人才培养的新能源汽车装备并且建设了海量的英文版虚拟实训教学资源,涉及“电池”“电机”“电控”三大系统,涵盖“保养”“维修”两大业务,培养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海外院校从传统车检修转型为新能源汽车检修。他们还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三高三难”问题,即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他们将在深职大已经有了成熟实践经验和良好训练效果的资源与装备,“送”到海外,让海外相关产业少走很多弯路。目前,这些自主开发的资源已经开始大量应用于东南亚、中东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员培训。
2024年6月,深职大举办了首期泰国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深职大汽车与交通学院的2位专业教师在云端,为28名泰方教师讲授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培训课程。2024年7月,深职大派出汽车学院教师赶赴泰国进行线下培训。在此基础上,深职大汽车学院结合泰国当地情况,开发了3门新能源汽车技术英文版课程与实践项目。未来,深职大还计划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和教师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像这样的“走出去”,是深职大代表中国亮相世界职教舞台的重要举措。目前,学校已在德国、保加利亚、澳大利亚、巴西、芬兰等10个国家设立13个深圳数字工坊(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推动23项“中国标准”走出去。未来,学校还将充分发挥我国在5G、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的领先优势,联合相关企业强化“职教出海”,将企业技术标准、产品标准转变成课程标准、培训标准,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架设桥梁
扩大“走出去”的范围
一直以来,深职大在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从未停止。深职大坚持以国际化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多所院校和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同时,深职大是国内首批获得招收海外留学生资质和面向港澳台单独招生考试资质的高职院校,先后开办4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开展5个深港人才联合培训项目,培养2200余名来华留学生。
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深职大成为职业教育辐射港澳的“桥头堡”,更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人才交流架设桥梁。
该校“深港合作育人”项目获教育部资助,形成了“深圳-香港跨境深度合作培养电气工程技术人才的办学机制探索与实践”成果。自2008年起,深职大与香港职训局合办“电气服务工程”高级文凭课程,整班招收香港籍学生,毕业颁发深港两地学历证书,成为国内首创。澳门相关合作院校也正计划加入项目,未来深职大将持续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三地青年交流。
2023年3月,深职大和香港职业训练局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实际落地的特色职业教育园区,首批100余名师生已实现“拎包入住”。开园后,除继续合办“电气服务工程高级文凭课程”外,双方还在游戏及动画、时装设计、屋宇装备工程和酒店及餐饮管理4个专业深化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引进师资、联合管理、颁发双方文凭,为湾区培养出更多国际化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与香港港专学院共同举办“同升一面旗、共绘同心圆”系列活动,举办大湾区国际青年技能邀请赛……在融入湾区建设、架设深港桥梁方面,深职大正在谱写“双向奔赴”的新篇章,努力建成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湾区职业教育领域要素交流、深度融合的典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近”可辐射港澳,“远”则服务“一带一路”,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今年9月举行的第九届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上,深职大的科特迪瓦学生首次参赛,取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作为教育部“未来非洲-中非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首批试点院校,深职大与科特迪瓦国立理工学院合作,共同培养建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项目实施以来,已经有2批49名科特迪瓦学生在深职大学习,其中24人今年7月份毕业返回科特迪瓦实习,下一届25人预计2025年3月来校学习。
这正体现了深职大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宏大背景下所作出的“深圳贡献”。学校为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发展、国际产能合作与文化交流积极架设桥梁,同时也为服务国家外交大局贡献力量。截至目前,深职大已与5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院校机构开展了合作,在师生互访交流、职业教育“走出去”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探索。目前,每年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300余名自费留学生来校学习,其中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留学生比例达70%。学校联合华为、中兴、招商港口等一批世界一流企业“走出去”,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学校还应邀为柬埔寨、蒙古等国家职业教育代表团举行专题培训班,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共享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为推动中国职业教育与语言文化走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出强音
唱响“走出去”的底气
2022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复了深职大申报的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成为全球首个在职业教育院校设置的教席项目,这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也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迈出了关键一步。数字化是推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从“单向引进借鉴”走向“双向共建共享”,进而形成“东有中国深圳,西有德国波恩”格局的重要途径。
2006年以来,深职大先后获批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教联系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计划亚非研究与培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职教创新中心,2022年,获批成立国内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创办国内第一本职业教育国际期刊《Vocation,Technology&Education》。“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世界职业院校和技术大学联盟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现代职业教育中国实践百人论坛等交流平台先后落户学校。
2023年6月,教育部批准同意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正式开启职业本科建设新征程。学校提出“力争到2035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职业技术大学”的宏伟目标。在此背景下,深职大的“走出去”无疑也要谱写新的篇章。
深职大校长许建领表示,展望未来,学校要提升全球职教治理的参与度,构建职教领域话语体系,推广中国经验和智慧,“例如学校正在开展的职业教育国际互认深圳协议的开发和研制,将有效推动成员国间职业标准的等效互认;学校通过创办职业教育国际期刊,打造全球职业教育理论策源地,提升话语权”。此外,就是要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机遇,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共同走出去。后续,学校将继续布局建设深圳数字工坊,与华为、比亚迪在东盟、南美、非洲等地区共建职业教育数字化能力建设中心等项目,推动中国模式进一步地走向世界,在世界职教舞台唱响“中国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