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个缤纷多彩的晚秋时节,济宁对上报道工作持续奏响凯歌。
10月28日至11月3日,济宁市委宣传部、对上报道专班紧扣全市中心工作,精心组织策划,不断加强与各大央媒沟通互动,积极推介济宁在文化“两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领域的创新亮点,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等各大央媒的青睐,刊发了一大批优质稿件,生动展现出孔孟之乡奔跑者的奋进姿态。
11月3日,《人民日报》7版刊发稿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理念赓续延绵,融入一代代人的生态保护实践——文物里的生态智慧》,报道关注济宁曲阜孔子博物馆馆藏明代竹雕“万象回春”图摆件中所展现的儒家文化气韵。
11月3日,《人民日报》7版刊发稿件《明城墙成“民”城墙》,报道讲述了济宁嘉祥武氏墓群石刻画像背后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
11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9版草地周刊刊发稿件《光阴里的诗意与传承——“青春诗会”40年:记录时代脚步,见证数代青年诗人成长》,报道展现了来自济宁兖州区军旅诗人曹宇翔的成长历程。
10月28日,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2024年第44期 总第2120期)刊发稿件《与“新农人”比翼齐飞》,报道点赞济宁嘉祥县积极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通过农技推广、技术培训等方式,让农民能够真正掌握并应用新品种、新农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推进。11月2日、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分别刊播报道《山东邹城 3000亩柿子丰收 文旅融合助增收》《金秋“丰”味浓 山东邹城:3000亩柿子丰收 文旅融合助增收》,报道关注济宁邹城市3000亩柿林迎来丰收,漫山遍野的柿子犹如火红的灯笼,将山川装点得绚丽多彩,呈现出一片繁荣兴旺的丰收盛景。游客们纷至沓来,在此打卡拍照,品尝鲜美的柿子,亲身感受采摘的乐趣。10月28日,《光明日报》2版刊发稿件《科技副职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报道关注挂职济宁邹城市科技副市长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首席专家王文亮,其积极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工作,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动了地方政府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助力本地高质量发展。10月30日,《经济日报》7版刊发稿件《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育人新模式》,报道了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为顺应济宁研学旅行集群产业发展,打造全国研学旅游高地,积极汇聚产教资源,支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动精品文旅产业育人平台建设高质量发展。
10月31日,《经济日报》5版刊发稿件《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文化“两创” 助力“职教出海”》,报道点赞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深化文化“两创”,积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广泛吸收整合中外优质教育资源,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品牌,推动高水平职业教育标准共建共享;积极参与多元化国际人文交流项目,加强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助力“职教出海”。10月29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了济宁各地“精耕细作”,借力“5G+”体系促智能化升级。
10月30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了邹城市聚力攻坚工业经济、优化产业布局,围绕高端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智慧装备制造、新能源船舶制造五大主导产业,坚持向存量要空间、向地上要效益,全面优化土地、融资、人才等各种要素保障。10月28日,《中国日报|China Daily》客户端刊发稿件《Ancient wisdom of Confucius resonates loudly with young people》,报道了济宁通过系列活动,为中国和海外人士提供深入了解儒家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促进文明交流互鉴。11月3日,人民网报道了济宁任城区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广优质水稻良种,严格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有效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10月31日,人民网点赞济宁邹城市扎实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发挥商务社区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组织功能,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党群服务多元共治。邹城市打好创新企业培育“攻坚战”,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引导企业尽快达到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条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迈上新台阶。11月3日,人民网点赞济宁嘉祥县围绕"富硒+"农业做文章,积极做好农产品认定、种植、加工、销售"富硒+"全产业链,把金屯"硒字招牌"擦得更亮。来源:齐鲁晚报济宁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