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艺术杂志 ||《深巷里的老墙》作者:梁衡 朗诵:卢斌

文摘   2024-11-21 18:19   北京  


朗诵精品|经典朗诵|朗诵素材|朗诵课堂



RECITATIONART



2024年第327期




深巷里的老墙

作者:梁 衡 朗诵:卢斌


      婺源农村小住几天。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

      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我儿子是学画的,他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白,西画里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这里也有。人工艺术在自然面前是这样渺小,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

      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薜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

      植物学家考察物种的多样性,有一个方法叫“打方”,即在地上划定一个正方形,细数其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我就试着任选了一面墙,借手机上的识花软件,一个一个地认识这些从未谋面的花草。单听这些名字,就让你心里暖暖的。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绿肥作物,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来的田野;有名“窃衣”的,是隐身高手,它开着白色的小花,籽带绒毛,总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落户墙角;有一种野草莓,酸酸甜甜,名“蓬虆(léi)”,唐人贾岛的诗里居然写到它:“别后解餐蓬虆子,向前未识牡丹花。”

      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

      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我修这房子时专门为了它开了一扇西窗,为了能最佳取景,还不厌其烦地改窗框、配窗帘。但突然有一天西边冒出了一座新房,壁立眼前,挡了个严严实实。

     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

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

     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劣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

      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


简介

作者:梁衡










梁衡:山西霍州人,著名新闻记者、作家、学者。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记协常务理事、《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朗诵:卢斌









卢斌:山东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曾荣获“齐鲁之声"山东省朗诵艺术大赛金奖,同时被授予"齐鲁十佳”朗诵者称号。

精彩回顾

静水流深作品朗诵素材

《百年颂歌》
《无字碑歌》
《银杏之恋》
《旗袍之恋》
《中国,灾难面前挺起不屈的脊梁》
《天亮了》
《致敬,白衣天使》
《无冕女皇》
《祈祷》
《诗意中国》
《新年你好》
《梦里唐诗》
 《新年欢歌》

《心之语》

《时光》

《冬雪之恋》

《足印》

《心路》

《雪花芭蕾》

《童年的雪花》

《江南伊人》

《今冬的第一枚雪花》

《 秋之色》

《藤蔓,系满我的灵魂》

《冬日暖阳》

《 绿江小夜曲》

《 英雄之城》

《遗失在战火里的照片》

《 不朽的军歌》

《重阳抒怀》

《毛岸英颂》

《不朽的丰碑》

《 六十岁的青春》

《百年辛亥颂》

《 江南秋恋》

《秋月吟》

《 蓝月 》

《 月之恋歌》

《站在十月的国土》

《苏绣礼赞》

《十月的赞歌》

《民族的丰碑》

《小金子最后的呐喊》

《九月圣歌》

《铭记您的名字》

《毛泽东颂》

《永远的丰碑》

《轻风醉夜》

《祖国颂》

《秋墨,绘成四季如约的音符》

《等你,在初秋的江南》

《七夕节的一场雨》

《致爱情》

《秋,是一首诗》

《八一军旗颂》

《军魂颂》

《谁在八月里……》

《 祖国之恋》


转发或采用《朗诵艺术杂志》所有作品,请准确署名和简介(标明出处)。为弘扬朗诵艺术,部分图片选自网络,如有问题,我们及时更正。投稿信箱:498919245@qq.com,总编微信:jsls88。投稿,要求诚信写作,切忌抄袭剽窃,文责自负。鼓励原创首发,不提倡一稿多投。

《朗诵艺术杂志》编辑部


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朗诵艺术杂志网刊
创刊于2009年,是中国最早的朗诵艺术网络平台。汇聚朗诵精英,荟萃诗文经典。延续新浪《中国朗诵艺术家博客圈》团队情感,书写中国朗诵艺术精彩,欢迎海内外朗诵精英赐稿支持!诚邀热爱朗诵艺术之友加盟《朗诵艺术杂志》团队,展示您的朗诵艺术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