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安徽师范大学“星火铸魂”红色研究实践团革命老区赴井冈山之行

文摘   2024-09-13 21:20   江西  

党建引领振兴路

“三联”助力红色


党建引领聚合力,红色传承谱新篇,乡村振兴促发展,马源今朝展盛景。八月盛夏,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组织下,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火铸魂”红色研究实践团深入革命老区,来到井冈山市马源村访谈当地居民,围绕“三联”政策展开调研,探讨红色名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成效。

01


党建领航与“三联”共建:马源村的振兴之路



马源村,作为吉安市百个“红色名村”之一,距离革命圣地八角楼仅2.9公里。曾是江西省“十三五”期间的贫困村,但在党的领导和政策扶持下,2017年成功脱贫摘帽,并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如今,马源村在红色光辉的引领下,通过党建与“三联”政策的结合,正谱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2022年7月,井冈山创新建立“红色名村党建联盟”,在遴选了29个红色资源最丰富、红色遗存最充足、红色文化最凸显的“红色村”的基础上,建立“N对1”结对帮扶机制,组织45个机关单位,24个红色教育机构与29个红色名村“结对子”,整合各类资金5000多万元,推动政策、土地、项目等资源向红色村庄聚集。

马源村把握了这波发展机遇,在“三联”单位井冈山市委红色教育基地、红色名城“三联”建设专家团的帮扶指导下,与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江西省军盾国防教育井冈山培训基地等主体合作,共建“重走红军路”研学课程,创新探索“党建引领+公司主营+农户参与+集体受益”的运行模式,引导农户参与到红色研学产业链中,实现了村集体与村民双赢。


02


三联政策助力乡村振兴:马源村的蜕变


“自从创办红色民宿后,村里将客源轮流分配给各家民宿,这种运营模式让我们的年收入增加了一两万元。”一位民宿负责人说道。为更好地将村民纳入红色研学产业链,村“两委”定期为村民提供相关培训,积极推动村民将空置房间改造为“研学床位”,为学员提供住宿服务。学员们在村民家中食宿,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提升了村庄的整体接待能力。除此之外,部分村民还通过向游客和学员销售自制果脯等特色产品,进一步增加收入。自2017年马源村创办第一家民宿以来,已有十多户家庭投身民宿经营,实现了多渠道增收。

    在“三联”政策的推动下,马源村不仅在红色民宿和研学产业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还通过整合外部资源,与各类单位合作建设红色教育点,进一步强化了红色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村党委积极推动红色文化教育走进寻常百姓家,显著提升了村庄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同时,通过红色研学基地的运营,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积极性,成功打造了乡村振兴的新高地。据悉,马源村的研学基地已惠及60余户接待家庭,年接待游客量达8万人次,辐射带动周边近300户家庭增收。通过合理的利润分配,农户获得纯利的50%,企业占40%,村集体留存10%,确保了群众利益的最大化。村集体年增收16万元,接待户年均增收已达3.5万元。




03


红色文化的传承新篇:

马源村的传承与创新

马源村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上,更在于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深入传承与创新发展。马源村修复了“红军一桥”、“红四军小道”等红色遗址,并集中建设了红色讲堂,为村庄营造了浓厚的红色研学氛围。这些举措不仅保护了珍贵的红色遗产,还为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传播提供了实地教学的场所。村内还开辟了“胜利之路”红色研学经典路线,并研发了“引兵井冈”、“马源拓展”等红色研学课程,以多样化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这些努力使得红色文化得以更加生动和有效地传播,让红色精神在村民和游客中生根发芽。

马源村依托这些红色教育点,将井冈山精神深度融入村庄的整体建设中,并围绕这一精神开展多样化的体验教学项目,如“重走红军路”体验教学等,通过这些项目,村庄不断提高文化价值和吸引力,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更深切地领悟红色文化的内涵。与此同时,村民们通过参与民宿经营和提供研学服务等方式,直接从中受益,实现了收入的多元化,同时也增强了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扫码参与“壹元捐”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编辑:徐淑娟

校对:黄金筱

审核:李雨舟




井冈山市共青团
及时更新收录井冈山资讯、共青团新闻、团市委近期工作、优秀青年事迹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