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定镇遮哈社区芒团自然村有传承600多年的芒团傣族手工造纸技艺——白棉纸,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全省“文化惠民示范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芒团自然村现有农户183户850人,有党员14名,设1个党支部。近年来,芒团党支部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路子,充分激发非遗文化崭新活力,以抓文化促传承、抓产业促发展、抓基地促振兴“三个三”模式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展现出一派“组织强、村寨美、群众富、边疆兴”欣欣向荣的景象。
抓文化促传承,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之基。为突出文化振兴,芒团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功能,以提升思想引领力为重点,推进“三种文化”融合发展。筑牢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扎实融入基层党建工作,把党组织活动阵地规划布局为文化传承区、生态产业区、党员活动场所三个功能展示区,建设红旗广场、党建文化长廊、村史感恩室、党员活动室和党群鱼水莲心池等党建“红色园”,深化“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学习实践活动,以组织活动统一思想、凝聚民心、推动发展,以红色文化引领民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弘扬民族文化。大力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把民族文化与文明乡风紧密结合起来,组建“芒团乡村振兴理事会”,把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不赌博酗酒、不参与迷信活动等写入村规民约。组建老、中、青3支“农民文艺演出队”,依托傣族“泼水节”“新米节”等民族节日和重大活动,展现各民族群众热爱祖国、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厚植文明乡风。传承非遗文化。通过党组织搭台,成立“芒团手工造纸文化产业合作社”,建成2300平方米造纸文化广场、1900平方米手工造纸传习馆和展示室,培养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1人、市级1人、县级4人。家家户户掌握造纸技术,展示“手工造纸”非遗魅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组织保障。
抓产业促发展,打通乡村振兴致富之路。为突出产业振兴,芒团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功能,以提升群众组织力为重点,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做靓乡村旅游产业。立足区位及资源优势,打造芒团AAA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傣家客栈11家,民宿33家,旅游接待饭店1家;建设傣族传统杆栏式景观休憩长廊、游客服务中心,吸引游客到芒团参观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万人,旅游经济收入达600万元。做强手工造纸产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做强“芒团白棉纸”品牌。建立种苗、农资、技术、管理、服务“五大保障”体系,推进万亩构树造纸原料基地建设;采取统一工艺、统一规格、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销售“五个统一”模式,推进白棉纸生产经营和销售管理,白棉纸产量年均200万张,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真正把“一张手工白棉纸”培育成了群众致富增收的“大产业”。做优冬早果蔬产业。通过“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党群携手”三级联动模式,做优绿色生态产业和旅游观光产业品牌。通过党组织引进口碑好、技术高、销路畅、有实力的产业大户,由党员带头、大户带动,引导群众连片种植冬早瓜果蔬菜2000多亩,实现收益1990万元,占村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抓基地促振兴,浇灌富民兴边幸福之花。为突出示范带动,芒团党支部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以提升社会号召力为重点,着力打造“三个基地”。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边三好”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行“民族团结五用工作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枝繁干壮”“石榴红”等工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身在边疆、心向党中央、心向总书记,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打造“乡村振兴教育实训基地”。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常态化开展“三个心向”主题教育;依托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文网培学校”,举办产业技能、民族歌舞及手工造纸技艺传承培训班,2024年以来举办乡土人才培训6个班次400余人,夯实了民族文化传承基础和振兴发展基础。打造“农旅一体化发展示范基地”。依托孟定10万亩高优生态蔬菜发展基地建设,大力实施“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园”“生态旅游观光园”和“生态文化产业园”示范区建设,建成了以芒团为中心的万亩冬早果蔬示范基地,建设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专线1200米,把芒团建设成为推动农旅一体化发展和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示范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