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蓄水20年,成了鱼类的天堂,如今里面最大的鱼有多大?

文摘   2025-01-26 11:31   广东  
关注我的你,是最善良的!

只为苍生说话,用笔杆子道明事态原委、丈量人间温情。






三峡大坝蓄水20年





从2003年首次蓄水,三峡大坝至今已经蓄水整整20年,并且正常蓄水时深度达175米,甚至超过了渤海和黄海的深度。这么大的蓄水量,已然让三峡水库成为了一个内海,如今更是成为了鱼类的天堂。那么,这20年间,里面的鱼最大能够长成什么样子呢?


01
如今里面最大的鱼有多大?

大家都知道的是,我国有两条母亲河,一条长江一条黄河,这两条河流贯穿我国东西,可以说河道里流淌的不只是水流,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其中长江属于雨洪河流,每次到了暴雨季节,长江很大概率就会泛洪,为了避免以后还会出现像是1998年特大洪水的情况,我国决定修建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从1994年12月正式开工,并且在2006年全线竣工,

虽然2006年才竣工,但是2003年三峡水库就已经进行了首次蓄水工作,至今已经整整20年。作为我国基建狂魔身份的成功代表之一,三峡大坝有着许多傲人的成绩,光是世界之最就荣获112项。

并且在功能上,三峡大坝更是包含了综合养殖、旅游、生态保护、南水北调、开发性移民和供水灌溉等七大成功的效益,更不用说在防洪、发电和航运三大功能上的成就了。可以说三峡大坝位列全球超级工程之一确实是实至名归,2018年,三峡水电站已经可以达到全年发电共计1016亿千瓦时,直一举成为全球发电量最多的水电站。

仅仅两年后,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就再次突破,达到了1118亿千瓦时,并且创下了世界单座水电站最高发电量的记录,而在航运上,三峡大坝也是非常拥有实力的。

三峡双线的五级船闸在2003年投入使用,并且在2011年,货运量就突破了1亿吨,

截止至去年八月,三峡货运通航总量已经达到了17.97亿吨。

可以说三峡大坝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交出的成绩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其面临的问题也是非常紧迫,就比如泥沙堆积问题。并且在处理泥沙堆积上,三峡大坝不能像三门峡大坝一样,直接用抽沙船粗暴处理,就是因为要保护已经形成的生态系统。

三峡大坝在这蓄水的20年间,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内海生态系统,再加上原有的河流生态系统,其中的生物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再加上河水中营养物质丰富,几乎可以被称为鱼类的天堂,根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水域中的鱼类就多达424种,其中还不乏我国重点保护品种。

三峡大坝自2003年首次蓄水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其深度达到175米,超过了渤海和黄海的深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泊,被誉为鱼类的天堂。在这20年间,三峡大坝不仅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关注三峡大坝内鱼类的生长情况,尤其是那些体型巨大的鱼类。

三峡大坝的建立,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防止洪灾,如1998年的特大洪水,中国决定修建三峡大坝,自1994年12月正式开工,至2006年全线竣工。大坝的建成,不仅在发电、航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生态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大坝的建立也对鱼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对江海洄游性鱼类,如中华鲟和长江白鲟。

长江水域的鱼类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有鱼类424种,其中包括183种长江特有鱼类。三峡库区的鱼类超过140种,其中包含长江流域特有鱼类47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超过30种。这些鱼类在三峡水库中得到了良好的生长和繁衍环境,使得三峡水库成为了一个天然的鱼库。

2023年5月份,网上流传的一段航拍视频引发了关注。三峡大坝中鱼群密集浮游在水里的画面,这些鱼群少说也有上百条,其中除了几十斤一条的鲢鳙外,还不乏有上百斤一条的巨型鳡鱼。如此壮观又罕见的鱼群盛宴,让人不免担心了起来。鳡鱼是一种外形极其凶恶,性情十分凶猛的顶级掠食性鱼类,有着“水老虎”之称。据老渔民们说,鳡鱼的最大体长可达3米,体重可超过200斤,这么多鳡鱼的出现不免让人产生了担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鱼群泛滥的现象也正是三峡大坝禁渔后,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一个积极表现。

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建筑,面积达到了1084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庞大的水域面积促使这里成为了鱼类的天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庞大的鱼群。

在三峡水库中,由于水质优良、食物充足,鱼类得到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据报道,曾经有渔民在重庆地区的长江支流捕获了一条三百斤的鳙鱼。而长江中最大的鱼,要数中华鲟和长江白鲟。中华鲟的体长一般在0.4-1.3米,重量在50-300千克,而长江白鲟的体长可达2-3米,重达200-300公斤。最大的长江白鲟体积达到了7.5米,被誉为“长江鱼王”。

三峡大坝的建立对鱼类的洄游路径造成了影响,特别是对于中华鲟等江海洄游性鱼类。为了保护这些珍稀鱼类,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禁渔政策和人工繁育放流。然而,挑战依然存在。据2020年世界鱼类迁徙基金会发布的报告,自1970年至2016年,因水坝等河流障碍物的建立,世界上淡水洄游鱼类种群减少了76%。

首先要说的是,鱼类的大小不仅仅取决于其生存的环境,很大程度上也要看鱼的种类,目前长江流域中一共生活着400多种鱼类,除了我们平常熟知的草鱼、鳙鱼、鲢鱼、鲤鱼、鲫鱼等之外,还生活着包括达氏鲟、中华鲟、长江白鲟等在内的稀有鱼类。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对长江实行了为期10年的禁渔政策,三峡库区也在被保护的范围之内。

由于三峡地区一直以来都保持着非常优良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了鱼类非常理想的栖息水域,得益于当地非常优越的自然条件,三峡库区中常见的“四大家鱼”——草鱼、鲤鱼、青鱼、鳙鱼,有许多已经长到了惊人的体型。

例如曾经就有人在三峡附近捕捞到了一条体重高达400多斤的青鱼,而在长江支流中,还有渔民捕获过体重超过300斤的鳙鱼。当地渔民表示,这样的大鱼他们还看到过很多次,这就说明在那一带水域,生活着不止一两条这样体型巨大的鱼。如此一来,我们不难想象,在水深达上百米,水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三峡水库,很有可能有不少同样体型巨大的鱼类生存。

在生活在长江水系的所有鱼类中,中华鲟的体型可能是最大的。作为我国长江流域中最大的鱼类,中华鲟可以长到5米,体重更是可以达到惊人的600多千克。另外,那里还存在一种特别可怕的鱼类,那就是鲶鱼。虽然在很多人看来,鲶鱼肉质鲜嫩,富含各种营养,堪称鱼类中的滋补佳品,但这到底有什么可怕的?

原来,市面上常见的鲶鱼在养殖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被拿去卖掉,因此我们所常见的鲶 鱼也就十几斤或二十斤。但是在野生的环境下,没有人为因素的干预,它们可以持续生长。在鱼类世界吉尼斯之最中我们了解到,俄国曾于19世纪捕到过一条重达600多斤,长度达到了4.5米左右的大鲶鱼。而且鲶鱼作为一种底栖鱼类,根本不挑食,基本上什么都吃,长得也快。之前就有人在重庆一带,曾经发现过一只长达三米的“大水怪”,它的体重达300斤,而这所谓的“水怪”实际上就是鲶鱼。其实想想三峡水库长达二三十多年的蓄水期,以及近年来长江10年的禁渔期,水中的鲶鱼可以长到如此之大,也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更让人感到震惊的还是三峡库区中生活的巨型肉食性鱼类,它们生性凶猛,食量大,甚至会主动攻击人类。我们常见的黑鱼,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由于三峡鱼类资源丰富,为包括黑鱼在内的掠食性鱼类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再加上三峡库区受人为因素干预比较少,因而水里的黑鱼可以肆无忌惮地繁殖生长,在体型上,更是可以突破极限。

之前网上曾经流传过一张名为“三峡的黑鱼成精了”的照片,照片中的黑鱼体型巨大,目测至少有四米长。虽然目前尚不知照片的真假,但是参照此前发现的巨型黑鱼,三峡中的黑鱼应该也可以长到两三米长。这个体型对于淡水掠食性鱼类来讲,已经是十分可怕了。作为淡水中最凶猛的鱼类之一,还有着如此巨大的体型,这对于任何水生生物而言,都是十分危险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前面说到的中华鲟其实本是一种江海洄游性鱼类,它们一般都需要在海洋中生活一段时间,然后沿着长江洄游到上游去繁殖后代,但是由于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两座大型水坝的修建,中华鲟的洄游轨迹被阻隔,给中华鲟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对此我国在三峡大坝的设计和建造上,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比如设计人员在三峡大坝旁特意预留了一条“三峡鱼道”。

这条通道是斜建上去的,为的就是尽可能地方便中华鲟等鱼类的洄游。如今,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度在三峡绝迹的中华鲟也重新露面。例如在2017年三峡库区附近的重庆忠县,就有人误捕了一条野生中华鲟成鱼,这条中华鲟体长达到1.8米。重达120斤,后来被有关部门救治并放生。

三峡大坝的蓄水不仅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在渔业资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面临着生态保护的挑战,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三峡水库有望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如今,三峡水库中的鱼类,特别是中华鲟等大型鱼类,已经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繁衍机会,
它们的未来值得我们期待和关注。

数字化转型室
只为苍生说话,用笔杆子道明事态原委、丈量人间温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