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日报5版发布《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报道:万亿级产业逐浪潮头》,其中用完整一个章节聚焦了井冈山经开区以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进电子信息首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全文如下
一个小小的传感器,可以赋能万物,感知大千世界;一枚晶莹的半导体,可以转换光电,导向无尽未来……
电子信息产业,是当前全球创新最活跃、渗透力最强、带动面最广、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2022年,1.03万亿元;2023年,1.08万亿元;2024年,预计可超1.16万亿元……近年来,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营业收入连续三年站稳万亿级台阶,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江西何以能?在电子信息产业这条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赛道上,尤其是在智能终端、未来显示等细分领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背景下,江西如何勇立潮头逐浪前行?近日,记者深入企业、园区、科研机构,从中寻找答案。
围绕产业链,构筑“生态圈”
万亿级产业,不仅是规模的增长,背后更是创新的裂变式增长。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是实现生产力跃迁的必由之路。
位于井冈山经开区的吉安市木林森实业有限公司,是LED行业龙头企业木林森集团投资最大的生产基地,其核心产品小功率灯珠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
“我们的灯珠尺寸越做越小,工艺越来越复杂,每颗灯珠的亮度、电流、电压参数情况都需要高精度、高速度检测,传统检测方法难以满足现在成百上千颗整板灯珠的检测需求。”公司总经理助理肖武军直言,这一度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就在企业一筹莫展之时,“邻居”吉安市电子信息研究院通过“揭榜挂帅”,帮助他们攻克了“巨量分选”的关键技术,检测速度一举提升了5至10倍。
“科创强最终的落脚点是产业强。”电子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叶旺平介绍,他们先后引进了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的院士、专家团队,构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与通讯传输等八大重点技术研发板块,服务企业科技创新项目100余项。
电子信息研究院方便企业“找专家、找技术”,电子信息产业联盟帮助企业“找朋友、找圈子”,电子信息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助力企业科研创新、提质增效,“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拉动吉安的首位产业跑出“加速度”,“2024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预计可达2000亿元”。
在优质产业与先进技术之间画上一个乘号,激发两者的乘数效应,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
而这个乘号,归根结底是产业生态。产业发展越高端化,越需要全生命周期保驾护航。
建立第一个国家级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通讯终端产业技术研究院、南昌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持续打造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生态……
如果说高能级科创平台是激发创新“裂变”的坚实底座,那么,“智改数转”就是塑造产业新优势的重要动能。
在吉安生益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80多台智能仓储运输车、100多台机械手臂各司其职、高速运转。“通过‘智改数转’,我们的生产效率提升10%,产品交货周期缩短15%,全流程可实现100%追溯。”公司智能制造负责人黄兴芽介绍。
“让数据要素动起来、用起来、活起来”。2024年,我省专门出台11条措施真金白银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全省2442家电子信息企业开展了数字化改造工作,其中1944家完成了入企诊断。
让创新活力喷薄而出,还必须过人才关。招引技能人才、留住技能人才,是一场关乎产业未来的大考。
近年来,我省不断推出人才引进计划,先后吸纳40余万名电子信息行业人才来赣就业。但在采访中,仍有不少企业吐露心声:招人难,人难留。吉安电子信息产业联盟秘书处执行秘书长衣铭锐告诉记者:“现在一些年轻人更偏爱灵活就业方式,不愿走进工厂,在市县一级受生活配套等影响,想要留住人才更是难上加难。”
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灌溉。
我省建有千亿级工业发展引导基金、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专项基金,但中小企业融资难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吴志远告诉记者,有的地方推出了“LED产业信贷通”,但银行对企业资产情况有较高要求,中小企业难以达到。“在上海等一些发达地区,科创型中小企业凭借知识产权也能获得银行授信,希望我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步伐能迈得更大一些。”
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站上万亿级台阶的江西电子信息产业,才有实力和后劲向着更高处攀登。
来源:江西日报
全媒体记者:王刚
值班编辑:王小燕、刘文倩
关注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联系电话:0796-8616176
投稿邮箱:jajkq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