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运动员如何选择人生“下半场”?|青年说

时事   2024-11-26 17:04   江苏  

在体育竞技的舞台上,冠军的光环总是耀眼夺目,但当舞台的灯光熄灭,运动员们如何面对人生的“下半场”,却是一个复杂而又现实的问题。近日,前体操冠军吴柳芳转型为“擦边网红”的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更是将这一议题推至风口浪尖。

我们首先必须认识到,每一位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都是短暂的,而他们的人生却是漫长的。在体育赛场上,他们为国家争光,为荣誉而战,但当他们褪下战袍,回归平凡,他们同样需要面对生活中的诸多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去探索、去尝试,甚至去冒险,寻找适合自己的新角色和新生活。

然而,吴柳芳的案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争议点在于,她是否过度利用了自己作为前国家运动员的身份,以体操冠军形象作为其引流获利的营销手段是否妥当。她在其自媒体账号的置顶视频中穿着国家队服,并在简介中强调自己的运动员背景,这无疑会让人们将她的行为与体操运动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从运动员转变为争议极大的“擦边”女主播,这样骤然的形象转变,无疑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

奥林匹克精神不单在赛场,也应该在生活的每一处角落。这提醒着我们,运动员的身份不仅仅局限于他们在赛场上的表现,它还承载着体育精神和公众的期待。在新媒体时代,体育运动员形象和竞技精神也属于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体育明星的形象塑造价值不仅在于展现多元形象、传播体育文化,更在于弘扬体育精神、发挥育人功效,为公众传达正能量的价值观。因此,在这个观察视角来看,“擦边”行为确是对体操精神的背离和对体操运动形象的不负责任。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评判。更值得深思的是:公众形象与个人选择之间的边界在哪里。吴柳芳作为公众人物,这次她的转型或许是一种个人自由的体现,但其可能对体操运动的形象和社会造成影响。这就需要我们从更深层次去思考,如何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同时,维护体育精神和社会道德。这不仅是她个人甚至所有运动员需要思考和妥善处理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

退役运动员的转型,不仅是他们个人职业生涯的延续,也是体育精神在社会中的传播和实践。为此,国家体育总局也提供了多项政策支持退役运动员的转型和再就业,如鼓励运动员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创造就业岗位、支持退役运动员从事社区体育服务业等。

但是,这一事件也提醒着我们,对于退役运动员的转型和再就业,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无论是政策上的扶持,还是心理上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再创造,让每个人都能在尊重和理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正如蒂姆·邓肯所说:“当没有人为你叹息的时候,也没有人为你欢呼的时候,这恰恰是一个运动员成长的时候。” 退役运动员的“下半场”同样也有这样的成长和挑战,走向何方,不仅是个人选择,也关联着社会期待。(南京师范大学 刘君怡)


新闻线索有奖征集 

1、报料热线:025-83187982

2、报料邮箱:jstv83187982@163.com



来源:荔枝锐评

编辑: 荔枝


荔枝新闻
如果您想要维权,可登陆荔枝新闻客户端,在首页找到“一站式维权服务平台”,点击填写。 拍客投稿可发至邮箱:lizhipaike@163.com 。 求助爆料可发至邮箱:jstv83187982@163.com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