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关注“银信界”,持续获取更多银行、借贷资讯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铺开,全国银行“抢客大战”也随之打响。
然而,在这场争夺战中,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开始浮现,部分消费者发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银行“偷偷”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注销过程也异常困难。
这种“被开户”的现象并非个案。一些金融消费者反映,他们在家中突然收到银行的通知,告知他们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已经开通,而他们对此一无所知,也未曾有过任何授意。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金融消费者在注销一个账户后,不久又发现自己被另一家银行开通了新的个人养老金账户。
据媒体调查,近期关于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被私自开通的投诉数量激增,涉及多家银行。这些被私自开户的情况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客户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预约开通账户;二是客户在未清楚了解账户含义的情况下,通过第三方平台被诱导开户并入金;三是客户在银行办理其他业务时,未被充分告知便被客户经理预约开户。
华南一名股份行营销端人士指出,这些情况可能是操作流程不合规导致的。理论上,开设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时,银行应有一套告知的标准流程,确保客户在充分知晓的情况下进行预约。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部分环节执行不到位,导致客户在不清楚的情况下被预约或开立账户。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浩表示,由于我国个人养老金开户、变更及销户均实行自愿原则,且一个人只能开设一个个人养老金账户,如果银行未经消费者授权擅自为其开设账户,无疑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注销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同样困难重重。一般而言,销户需要账户无资金、无持仓,且在相关养老金产品协议均关闭状态下,持身份证原件到银行任意网点办理。但实际操作中,金融消费者往往需要多次与银行沟通,甚至需要分行介入才能完成销户。
在这场开户热潮中,银行员工也面临着巨大的指标压力。一些银行员工为了完成指标,不得不求助于“开户中介”,自掏腰包购买个人养老金账户指标,每户的开户成本从50元到100元不等。这种指标焦虑不仅给银行员工带来了压力,也催生了市场乱象。
由于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具有唯一性,各大银行纷纷试图通过增加开户数,预先抢占未来市场份额,这种焦虑导致了一些银行在操作流程上的不规范,甚至出现了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实施,本意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养老需求,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还亟待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人社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开立达5000万户,参与人数已达2022年全国纳税人数的76.8%。但缴存人数仅占开户人数的22%,而人均缴存金额仅约2000元,远远低于个人养老金账户1.2万元的缴存上限。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合作、交流请下方留言
你点“在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