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挥别低头族,抬眼看世界——颈椎病如何预防与保健?

文摘   2024-12-31 16:45   天津  
预防与保健
颈椎病


早期治疗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有什么症状?
需要注意什么?
早期诊断
早期预防
如何预防?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和人们工作方式的变化,

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

影响人群范围较广,

患病率达64.52%以上,

颈椎病已经成为国内最常见的

脊柱疾病之一。

颈椎病症状复杂,

其导致的疼痛及功能障碍对患者的

经济和心理上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因此,大家要对颈椎病引起重视,

做到早期预防,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什么是颈椎病?

哪些人群易发?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由于人体颈椎间盘逐渐地发生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正常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并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

颈椎病症状较多,如颈部出现不适感、疲劳感,然后反复的落枕,或是经常出现头晕头疼,手臂酸痛无力、麻木,失眠心烦,恶心呕吐,这些都有可能和颈椎病有关。如果特别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出现走路不稳,脚步虚浮等症状。

颈椎病的易发人群分两类,一就是在生活工作中长期伏案低头的人群,如办公室一族、教师、司机、学生等,因长期低头伏案使颈椎长期处于非生理性体位,颈部肌肉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使颈部肌肉及相应韧带等软组织累积性损伤。另一类就是老年人群,老年人因缺钙、骨质退化、骨密度降低等原因影响周围的血管、神经和软组织,从而造成颈椎病。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低头党越来越多,现在颈椎病在年轻人中也越来越常见了,已经打破了年龄界限。








颈椎病的分类有哪些

都会有什么症状?



颈椎病大致分为7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颈型颈椎病,症状相对来说比较轻,主要出现颈肩部僵硬不适、疼痛,严重的会引起反复的落枕。针对此类型的颈椎病,中医的治疗方法会相对更多,如理疗、推拿、针灸等都有较好疗效。

第二种类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引起的是头晕,视线模糊,部分人还会影响记忆力,出现一过性记忆力减退。

第三种类型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影响神经系统,会出现手麻、握力减退、上肢无力以及发凉发冷的现象。

第四种类型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此类型症状多样,如心慌、心律不齐、眼干、血压不稳等。

第五种为食管压迫型颈椎病,会有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等症状,这是由于颈部骨质增生压迫食管导致的。

第六种也是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就是脊髓性颈椎病,会使患者走路无力,脚步虚浮。

最后一种就是混合性颈椎病,可能出现上述多种症状。

为什么部分颈椎病患者

还会出现心、颈胃

颈肩挥鞭等综合征





因为脑部的神经是由颈部通往全身的,所以颈椎疾病往往会出现很多综合征例如颈心综合征是影响心脏神经,从而会出现类似心绞痛的症状,但是颈心综合征吃硝酸甘油不能缓解,且心电图异常,发作时也没有恐惧感。颈胃综合征顾名思义就是会影响胃部神经,患者会出现自觉饥饿感,吃完饭还觉得饿,还会出现胃痛、恶心、反胃、呕吐等症状,但是胃肠部检查依旧没有问题。颈肩综合征会出现颈项疼痛并伴有肩部不适挥鞭综合征常出现在外伤后,比如车被追尾,导致头部向前甩动,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进行核磁检查确保脊髓没有损伤。








颈椎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

需要注意些什么?

我们又该如何预防

颈椎病呢


患者如处于急性发作期,应适当卧床休息,放松颈部肌肉,减轻肌肉痉挛和头部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这样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的炎症。平时无论日常活动还是工作学习,都应保持良好的坐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同时还需加强颈项肌群的锻炼。治疗的话首选具有舒筋活血、消炎镇痛作用的药物,也可以根据症状进行推拿、针灸、牵引、拔罐、中频治疗、微波、偏正光、膏药等治疗方法。如已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但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选择手术治疗,但需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忌病急乱投医,也不要频繁更换治疗方法。

人类颈椎的生理曲度是大约15度、向前凸出的弧度,但我们现在生活习惯正好与之相反,低头为多,自然伸展较少,所以平时我们要多抬头少低头,可多进行放风筝,打羽毛球,游泳等对颈椎有益的运动项目。其次就是枕头的选择,一定要挑选适合自己的,最好是像元宝一样这凹陷的,躺下后头部自然凹陷在里面,脖子被下方枕头支撑起来,保持脊柱处于平缓状态。最后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日常保暖,现如今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注意保暖,也不爱晒太阳,这同样会造成骨质疏松。








本期专家


张磊

天津市河东区东新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副主任医师

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



来源:健康天津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健康津南

健康津南
发布全区医疗卫生、公共卫生、爱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等政务活动信息及健康知识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