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在医学临床上不少见,有的是因为胰岛素先天不足引起,这属于1型糖尿病,占患者总数10%左右;有的是因为后天健康维护不当引起,这属于2型糖尿病,占患者总数90%。
糖尿病的诊断、确认、治疗有规范的实施方案,体现在各类糖尿病防治指南和专家共识里,以2型糖尿病为例,通常有4条:
1、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或突然的体重下降,空腹静脉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随机静脉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
2、任意两次空腹血糖测量,如果大于等于7.0mmol/L。
3、任意两次餐后2小时血糖测量,大于等于11.1mmol/L。
4、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如果高于正常数值,也是糖尿病。
这4条只要有一条确认,都可确诊糖尿病,尤其是经过糖耐测试确诊后,或要长期药物控制。
4条硬性标准都有一个突出的因素——血糖,血糖一般是指血液里游离的葡萄糖,确诊糖尿病的患者,相当于大量脏器长期“浸泡在糖水里”,肯定会出问题。
但反过来说,血糖异常,是不是代表着糖尿病?这个不一定。日常生活中,有6个因素通常会引起血糖异常,但不意味着就是糖尿病。
一是肝脏代谢异常,比如肝病,导致肝脏合成糖原能力夏凉,血糖上升。
二是出现急性感染、创伤、疼痛、梗塞等问题,身体大量分泌激素,抑制胰岛素分泌,血糖升高。
三是为了减肥乱节食,甚至产生厌食,结果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就拉高了。
四是生活习惯不好,情绪压力大,经常吃甜食,引起身体内分泌异常,就诱使血糖升高。
五是某个时期过度兴奋,过度劳累,引起身体应激激素异常增加,就升高血糖。
六是服用一些药物后,如利尿剂、降压药、中药糖浆、避孕药等,会增加血糖。
所以,血糖偏高,不一定是糖尿病,真正的糖尿病来袭,身体会启动“自我保护”,与各种异常指标作斗争,表现在3个阶段:
第一阶段:糖尿病初期,此阶段糖代谢不稳定,如果及早发现改善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很可能会“改邪归正”,及时逆转止损,不过很多人忽略了,非常可惜。
第二阶段:糖尿病发病期,胰腺持续受损,糖尿病发病对全身带来不同冲击,通常要用药才能控制。
第三阶段:糖尿病加重期,出现各种并发症,以心、肾、肝、足、眼等表现突出,慢慢用药控制不住病情了,或出现肝肾严重损伤濒临报废。
所以,只有在第一阶段早发现、早介入、早应对、早干预,才能确保身体长治久安,可以通过检测发现,但大多数国人没有体检筛查习惯,错过了时机,但身体会通过一些异常信号反复示意。临床上多数有10个异常表现:
1、经常感到浑身没劲、疲乏,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葡萄糖,需要由胰岛素充当“搬运工”,送到各个器官和细胞处,但由于糖尿病导致胰岛素严重不足,细胞不能及时补充能量,就出现“饿像”,身体就感到没劲、疲惫。
2、经常感到口干,频繁喝水也缓解不了,主要是因为大量血糖不能及时由胰岛素搬运,供应给细胞,游离在血液里,浓度高于细胞,出现生理上的“体液高渗”现象,细胞里的水分反向流出血液,细胞缺水,身体就表现出口渴、口干。
3、频繁有排尿感,白天和夜间都如此,与上面第二条结合理解,血糖不能及时搬运引起“高渗现象”,加上因为口渴口干大量补水,多余的水分和尿糖急需排泄,就会频繁小便,如果某个时候夜尿增多,也可能是糖尿病早期。
4、老是感觉饥饿,进食一会又感觉饿了,虽然身体补充了养分,转化为葡萄糖供细胞利用,但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不能充分为身体所用,所以器官就向大脑发出“饿了”的信号,加上身体习惯了高血糖,只要血糖稍微下降也感到饥饿难耐。
5、进餐前出现低血糖,有不正常的饿感,糖尿病本质是代谢分泌异常的疾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该来不来,进食后血糖反而不能及时送到细胞,但餐后至下一餐前,胰岛素分泌量慢慢赶上来了,结果起到反作用,带来低血糖,饥饿感来了。
6、视力明显下降,视物模糊,表现在看不清、有重影,眼里好像有异物,动不动揉眼,眼睛出现炎症,这是血糖过高,改变了眼球晶状体的渗透压,引起折射屈度变化。
7、皮肤出现发黑、瘙痒问题,多见于后颈、腋窝、腹股沟、手肘、膝盖等处有黑斑,伴有明显的痒感,是胰岛素分泌异常引起,体胖的人较常见。
8、突然间体重下降,在糖尿病早期比较明显,一个月减下去十多斤,有的人会窃喜以为减肥有效果,其实是糖尿病的“障眼法”和来临的信号,因为血糖不能充分利用引起。
9、手脚莫名刺痛、麻木,这是血糖偏高,引起全身代谢异常,并损害到神经系统的表现,手脚不受控地发麻、刺痛,而且越来越严重,意味着病情加深。
10、小伤口拖很久也难以愈合,这是高血糖干扰蛋白尿代谢引起的问题,如果胰岛素分泌异常,蛋白质分解变多,干扰免疫系统,不利于伤口的修复,而且患者会出现皮肤感染、尿路感染问题。
这10个现象,很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排查,并遵医嘱做各种测试。总的来说,越早发现,越早改善,越能掌握逆转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