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样板 | 创新推进“第二课堂课程化改革” 在“大思政”体系共建中彰显共青团担当

文摘   2024-12-19 18:03   黑龙江  

今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时进一步强调:“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指明了方向。7月3日,团中央、教育部印发《关于共建高校“大思政”体系,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对推动共青团全面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共青团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全育人”格局和“大思政”工作体系中具有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等优势和以组织动员为工作方式的独有特点。面对构建高校“大思政”工作新格局的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共青团应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全面融入“大思政”体系建设主渠道,进一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哈师大团委在团中央、团省委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政治引领摆在首位,深刻把握“主力军”的重要定位,探索打造思政育人的场域和场景,将传统的“第二课堂”进行了重新定义与创新改革,全面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主要做法



1


党委赋能,打造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统筹机制

学校党委将共青团工作纳入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格局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持续强化共青团在学校大思政体系中的主力军作用。一是顶层部署,强化学校团委主导作用。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第二课堂课程化改革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学校团委,构建学校党委领导、团委与教务处主导、多部门协同、院系支撑的领导保障机制。二是落实推进,发挥基层团委组织功能。在高位部署校级层面相关工作安排的同时,跟踪各学院落实及实施情况,要求各基层学院选强配齐工作力量,成立由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学院团委书记主抓统筹相关工作,着力凸显共青团在第二课堂课程化改革中的主导作用。三是由点及面,探索大局贡献度拓展路径。学校党委为共青团在第二课堂课程化改革中搭台赋能,并以此为“试点”推动学校共青团全盘工作融入主渠道,持续发挥团组织在青年学生思政教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多领域的功能作用,有效提升学校共青团工作的辐射延伸面与社会贡献度。


2


成果导向,构建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运行体系

哈师大共青团基于OBE教育理念,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个方面入手,抓好“点、线、面”,构建起第二课堂立体育人格局和科学课程体系,激活了师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内生动力,有力推动了“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互为嵌入、紧密衔接、深度融合。


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人才培养”着力点,构建第二课堂立体格局。


哈师大共青团将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校园文化”三位一体育人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对标对表第一课堂对第二课堂进行课程化改革,推动学校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将人才培养基本逻辑、第一课堂的教学逻辑、实践育人和学生成长的内在逻辑融入第二课堂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中,实现全校团属工作“内容进教材、方式进课堂、安排进课表、时间算课时”,推动团的活动课程化、课程实践化、实践体系化,促进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课程体系衔接、工作力量互补、管理体系互融,有效避免了“两个课堂”的“重复建设”与“失管地带”问题,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互促、协同发展、协同育人。



以产出为导向,抓好“服务学生”成长线,建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


建构课程设置体系:对照毕业要求反向设计。哈师大共青团以学生的实际期待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对照毕业要求,倒排工期,反向设计第二课堂课程。一是推进课程化管理与设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制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年度计划,并针对不同学年分阶段、有侧重地开设相应实践课程。二是提高课程准入门槛,严格评估课程与人才培养需求的匹配度、支撑度,建立审查主体多元、审查流程严格的课程审查制度。三是规范课程结构要素,参照第一课堂标准,制定第二课堂课程指导大纲,并要求“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毕业要求”互为支撑、互为呼应;四是跟踪学生成长反馈,构建课程质量监测、评估、退出机制,促进课程质量持续提升改进,形成“制定大纲-严格准入-动态监管-持续提升”的闭环管理模式。



建构课程内容体系:按照五育并举统筹分类。哈师大共青团按照“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结合实践育人交叉融合的实际特点,将课程项目内容以“五育必修+多元选修”的形式划分为6(5+1)类:一是“思想政治与道德情操类”,包含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情操教育,对应德育;二是“文体活动与心理健康类”,包含文体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对应体育与美育;三是“学风养成与创新创业类”,包含学风养成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对应智育与劳育;四是“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类”,包含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可综合对应五育;五是“网络文化与媒体素养类”,包含网络文化与媒体素养,正确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培养学生甄别、运用网络的能力;六是“竞赛成果与菁英成长类”,包含竞赛成果与菁英培训成果,以更加直观和高效的方式汇总学生在五育中的成长,以实现分层评价和个人增值。



建构课程评价体系:基于目标达成持续改进。哈师大共青团在第二课堂课程化改革中注重运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综合评价等方式,构建了开放性、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一是基于“育人目标达成度+学生满意度”等关键指标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评选出一批第二课堂“金课”;二是按照“学时+质量”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实现“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区分;三是通过“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激励措施对指导教师进行保障,推动团干部、辅导员、教师等积极承担第二课堂课程项目建设和教学工作;四是运用“团支部记录+团组织追踪”的过程分析,实现第二课堂课程的持续改进。



以改进为闭环,拓宽“价值应用”辐射面,激活第二课堂内生动力。


哈师大共青团着力将培育和开发有利于青年学生思想成长、人格养成、实践学习、素质拓展、政治历练、能力提升的第二课堂课程,切实拓宽“第二课堂成绩单”价值应用范围,作为推进高校共青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一是面向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将“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学生评奖评优、政治录用、就业推荐、毕业资格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为人才举荐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支撑。二是面向教师,激发参与动力。将“第二课堂成绩单”中反映出的课程开设质量、学生满意度、教师工作量等内容作为教师绩效奖励和中长期激励的重要指标。三是面向学校,支撑人才培养。主动嵌入教学工作体系,推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深度融合,发挥其在“双一流”建设、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业认证中支持和监测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四是面向社会,服务求职就业。将“第二课堂成绩单”纳入学生个人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素质的有效证明,使其成为社会单位选人用人具有公信力的重要参考。




3


双向交融,推动共青团第二课堂纳入大思政体系

一是推动课程共嵌。哈师大共青团出台相关制度办法鼓励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主动对接,制定并推进第二课堂工作任务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依托专业课程衍生更多实践类课程,开设以专业为基本单元的第二课堂课程,以第二课堂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实践演绎第一课堂的专业知识,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国情考察、社会调研、职业体验、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领域挺膺担当,打造“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深度融合的育人空间。

举行社会实践40周年总结大会暨亚冬会志愿者出征仪式


二是实现学分互认。着眼高质量落实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关于“本科2个学分、专科1个学分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畅通第二课堂思想政治与道德情操类活动所获学分同等效力转化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学分兑换通道。学生在第一课堂所获专业学科竞赛荣誉、学术研究成果可根据相应类别兑现第二课堂学分。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在“思想政治”和“社会实践”类别下开设“三下乡”“返家乡”“青马工程”、社区实践、志愿服务等思政课实践课程,依托社会资源开发现场教学专题,满足每个团支部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校外考察实践、职业体验、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的需求,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实现多种评价、统一出口,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反映。
累计开设十四期“青马工程”培训班,不断擦亮全国首批“青马工程培训研究基地”招牌

“红色井冈印记”实践团队赴井冈山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知绘乡村”实践团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三是团教双向兼职。哈师大共青团专职团干部现已全部纳入兼职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学第一实践经验直接赋能团学工作高质量组织开展。选拔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背景人才担任兼职团干部,专项参与团课研发教学、指导实践课程,打造精品团课和思政育人、实践育人案例,建设高校团课资源平台和集体备课机制,培育团课研发共同体和团课名师,并将相关工作成果同等效力纳入职称评聘考核通道。组织开展高校团干部思政技能和团课练兵比武活动,更好推动共青团融入学校“大思政”格局,展现当代高校共青团担当。

召开基层组织提升年练兵比武工作布置会

在黑龙江省高校“思政青春 筑梦青春”团课大赛风采展示活动作汇报展示




工作成效



增加第二课堂课程供给。以“112349”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为引领,开展第二课堂课程化改革工作研讨会,在全校上下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校园文化“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的思想共识,将人才培养基本逻辑、第一课堂内在逻辑融入第二课堂课程中,形成党委领导、团组织牵总、多部门协同、专业教师指导、全体学生参与的价值塑造、技能拓展、知识传授与素质养成的第二课堂。推动印发《哈尔滨师范大学第二课堂课程化改革工作方案》,全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3406次,累计人数598388人次,人均参与活动19.2次。
举办首届第二课堂课程化改革实践展示暨第三十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系列活动

举办第二课堂课程化改革实践展

举办未来教师素质大赛,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展现未来教师的素质风貌
在开学典礼上表演《荣光榜样》等节目,传递榜样力量


孵化评选第二课堂“金课”。孵化打造了“创意市集”“校园微型马拉松”“《雷雨》汇报演出”等思想有高度、内容有深度、形式有温度的“金课”项目30余项,并基于“育人目标达成度+学生满意度”等关键指标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开展了第二课堂课程化改革“金课”评选活动。连续两年开展第二课堂课程化改革实践展示活动,打造第二课堂金课,推动团属工作“内容进教材、方式进课堂、安排进课表、时间算课时”走向纵深。
开办“创意市集”,推动构建“环哈师大”创意设计、创新创业生态圈
举办“喜迎亚冬会 奔跑向未来”校园微型马拉松比赛

第二课堂金课展示——话剧《雷雨》


拓宽第二课堂“价值应用”。哈师大共青团将“第二课堂成绩单”纳入学生毕业资格的审查标准,并将其作为学生评奖评优、团员评议、推优入党、就业推研等的重要参考,对培养符合时代特征、契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工作得到了师范认证专家组、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高度认可,成功入选2023年度团中央实践育人立项项目。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哈尔滨师范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开幕




■ 来源 | 团建头条

■ 编辑 | 黑龙江省学联秘书处 张艾琳

■ 审核 | 黑龙江省学联秘书处 杨頔 郭旭


投稿邮箱

如有稿件投递请联系我们,投稿邮箱:

hljsxlgzh@163.com


END

▼猜您喜欢▼

黑龙江省学生联合会
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全省大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发挥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大中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引导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