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奏响淮海经济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大合唱

学术   2024-11-17 20:00   江苏  

从2017年沛县在全国首创跨省治水“五联机制”,到今年苏皖鲁三省对跨界河湖“插花地”联合执法、徐州与宿州加强黄河故道湿地毗邻区域保护,淮海经济区生态环境区域协同治理已经从“联联看”迈向“共发展”。


01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早在2017年,沛县在全国首创跨省治水“五联机制”,苏鲁边界联动共破“微山湖难题”。2021年底,徐州、宿州、枣庄等8市人民政府成立南四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联防联控机制,“跨界治水”的“大合唱”愈发嘹亮,南四湖流域水环境明显改善:14条通湖河流水质改善率、6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3个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2023年全部实现100%。



曾经,由于四省之间执行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统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协同推进。去年底,“南四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全体会议”在徐州市召开,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及四省8市相关部门参加,共同开展跨界河湖水环境治理工作。今年4月,随着《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实施,给区域共治共管提供新的管理模式,为南水北调清水北送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5月,苏皖鲁三省共同制定《苏皖鲁交界地区联合执法行动方案》,建立信息互通渠道、完善长效联动机制,对跨界河湖“插花地”开展联合执法,实现“1+1+1大于3”的质效蜕变。


02
从“一亩三分地”到“一盘棋”


2020年10月,徐州与山东省济宁市开始谋划同步开展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鱼塘退养工作。截至2021年1月15日,徐州境内共排查出南四湖鱼塘423处23083亩,其中,涉及沛县186处鱼塘10289亩,涉及铜山区237处鱼塘12794亩。2.3万亩鱼塘退养还湖,南四湖水面更加开阔,生态系统得到自然修复。


《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宣言》《淮海经济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环保联动合作协议》《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多个协同发展文件的签署,标志着淮海经济区各市在生态环境上的协作越来越紧密,从跨界治水发展到了大气、土壤和生态修复等领域,“一盘棋”建立区域共保联治发展大格局。


03
从“联联看”到“共发展”


不只是生态环境治理,如今,微山湖地区还在不断促进教育、医疗、科技等社会公共服务对接共享,协商内容越来越细,体制机制创新力度越来越大。今年5月,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宿州市林业局就黄河故道湿地毗邻区域保护工作签订框架协议,加强两地黄河故道湿地毗邻区域保护,推动湿地生态旅游市场互动、资源共享、互利共赢。随着一项项机制在探索中一步步形成、实施、完善,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的兄弟城市从8个扩展到了如今的10个。淮海经济区兄弟城市拧成一股绳,交流合作、互利共赢,形成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建共享美丽新淮海。



注:1986年,淮海经济区成立,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2017年6月,国务院批复徐州市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江苏的徐州、连云港、宿迁,安徽的宿州、淮北,河南的商丘、山东的枣庄、济宁、临沂、菏泽10个市为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

来源:徐州市攻坚办


往期精彩回顾

环保“天眼”来了!

这里的小屋,零能耗!

新规发布!关乎每一个人

全过程监管!

看“徐州人深爱的“她”,回来啦!”点击“阅读原文

守望家园
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培训,对外交流与合作;支持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示范项目;监督有关组织遵守国家有关生态文明法律情况;依法组织实施基金保值增值;生态文明创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