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人物》
第四季之李贺
晚唐诗人杜牧受人所托,为一本诗集作序,他在序言中极尽溢美之词。云烟连连,不足为其太。野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杜牧甚至写道,如果这位诗人能够活得久一些,他必定能写出像离骚那样的诗歌。这位年仅27岁就去世的诗人就是李贺。李贺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两百余首诗歌,题材之广,想象之奇,无不令人咋舌惊叹。它犹如白日焰火,在大唐的天空灿然绽放,又转瞬即逝,留给后人无尽的唏嘘。
李贺(一)
李贺,唐代杰出诗人,自幼展现卓越文才,虽身体虚弱但精神追求自由。在母亲的帮助下,他勤奋积累,留下两百余首广为流传的诗歌,题材广泛,想象丰富。尽管家庭遭遇变故,韩愈的赏识为他带来转机,但最终科举受阻,英年早逝。他以诗歌表达内心苦楚与憧憬,不畏艰难,最终决定返回家乡,寻求心灵慰藉。
李贺:文采出众的唐代诗人
李贺,唐代诗人,自幼对读书作诗充满兴趣,展现出非凡的天分。他身体羸弱,但精神上追求自由,通过勤奋学习和不断积累,积累了远超同龄人的文采。母亲因担心儿子过度劳累,帮助整理诗囊。李贺一生留下两百余首诗歌,题材广泛,想象奇特,但可惜英年早逝,留下了无数未完成的诗歌,以及对他的文学才华无尽的怀念。
李贺的早年生活与诗歌创作
李贺在昌谷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这段时光成为他日后的苦难生活中的慰藉。16岁时,父亲去世导致家庭失去经济来源,李贺被迫承担责任,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痛苦与对未来的憧憬。韩愈的赏识为李贺带来了转机,他的诗歌因此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李贺才华引韩愈赏识
韩愈收到来自李贺的诗稿,被其才华吸引,经介绍认识并鼓励他参与科举考试,李贺顺利通过并准备前往长安继续追求仕途梦想。
李贺科举之路:对宗室身份的沉思与科举竞争
李贺出身于李唐宗室,目睹国家衰败与民间疾苦,心生挽救国家的志向。虽然其宗室身份并不为科举考试带来实质帮助,他依然决心通过进士科考试,以期在仕途上实现个人抱负。面对科举的激烈竞争,尤其是进士科的高难度,李贺深知前路艰难,但满怀希望地步入了长安的科举考场。
李贺避讳与科举之争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李贺因其父名与科举考题中字音相同,面临避讳的道德指责,被禁止参加考试。韩愈曾为李贺辩护,但固有的规则未改变,最终李贺科举之路受阻。
李贺面对科举失利的豁达与成熟
一位20岁的青年在科举失败后展现了非凡的豁达态度,将生活中的苦难视为成长的土壤。他不因挫折而沉沦,反而在逆境中激发出更多的斗志与才华。面对生活困顿,他仍保持乐观,将困境视为暂时,坚信未来定有转机。最终,他决定离开伤心地,返回家乡,寻找心灵的慰藉与重生。
李贺(二)
李贺经历新婚甜蜜后,生活因家计陷入困境,被迫离家前往洛阳,后听从卦师建议至长安。初仕不顺,心灰意冷,仕途迷茫,通过梦境描绘对音乐和自然的感悟,展示其鬼才。长安之行反映对朝政腐败的不满,最终因妻子离世和家庭经济困境,决定回归创作,健康恶化,生命最后将心血凝结于诗稿。
END
线下彩蛋
千古风流人物
点击卡片关注有惊喜
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不从事商业活动,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