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长兴 | [梁]吴均:《采莲曲 》

政务   2024-10-18 14:28   浙江  


       为深入推进人文长兴建设,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彰显“富美长兴”文化魅力,特推出“诗话长兴”专栏。每期精选歌吟长兴的古诗词经典和现当代诗人的古体诗佳作,通过赏析、解读,使读者在欣赏诗词之美的同时,感受长兴山水、人文、风物之美。本栏目不定期推出,欢迎来稿和推荐佳作。今天推出吴均采莲曲》。


  


 

采莲曲


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注释】 

花钿:是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其中以红色为最多,常用金、银制成花形,蔽于脸上。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在《美女篇》里有“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的描写。

罗衣:指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罗”在商代已经出现,南北朝衣身紧贴,对襟直领衣袖细窄,引入胡服风范。

辽西:古称辽西大致在今天的辽宁省西部、河北省东北部地区。辽西地区地处交通要冲,连接着东北和华北,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荷花鲜:指荷花清新脱俗的美丽,形容年轻女性的美丽和纯洁,又象征采莲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作品赏析】 

此诗由长兴县地方史载索引收录,为长兴诗词文化史上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特色的五言拟古诗作。起句“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生动地描绘出采莲女子的美丽装扮与江南水乡的清丽恬雅。采莲女子身上的穿着搭配了锦制的带子,与额头上的花钿辉彩相映,罗衣贴着细腰轻柔地垂在了绿色的水面,整个画面十分鲜明生动。“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承句以村里相邻问答的形式引出采莲这一主题,自然流畅,同时也反映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物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面貌。“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转而采莲女子又将思绪引向远方的辽西,昔日耳鬓厮磨的恋人已经从军远征在千里之外,距离的遥远与无法传递思念之情形成强烈反差,平添了几分惆怅与无奈。“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诗句结尾表达了年轻女子对远方心上人的期盼,希望他能早日归来,因为现在正是荷花开得最鲜艳美丽的时候。吴均的这首《采莲曲》简洁明快、结构清晰、情感真挚,富有灵动的江南生活气息和浪漫色彩,堪称南朝乐府诗中的佳作。  


长兴县志》有关吴均的记载

 
【相关链接】 

  吴均(469 年 - 520 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省长兴县与安吉县交界处)人。吴均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其文体清拔有古气,被称为 “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其作品音韵和谐,风格清丽,语言明畅、用典贴切。吴均善于写作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皆以写景见长,文笔清丽、意境优美,且韵味隽永。其中的《与朱元思书》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现存的志怪小说《续齐谐记》,鲁迅誉为“卓然可观”。诗词作品今存 140 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拟作的乐府古诗有《行路难》五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有鲍照余绪。五言诗句多有民歌风味。

吴均隐居故鄣青山,生有二子,其次子吴僧永被梁武帝招为驸马,始迁至吕蒙山之阴以为封地,宋朝又有后裔迁石泉村定居。自此吴姓宗族便一直静静在此繁衍生息,“至前明科第蝉联,赀财饶富,甲于一县。故吾邑望族推为吴为最,由来旧矣。”该村大多数村民姓吴,现村中塑有吴均像。石泉吴氏家族显宦,人才济济,史上曾有三名进士、六名举人,贡生、国学生等更是数量众多,加官封爵者不胜枚举,吴珫等文人名士之事迹流传千古。根据村庄的文物遗迹,近年来,石泉村不断深挖历史文化底蕴,着力开发、打造独具特色的古村落文化,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的乡村振兴之路。

 

石泉村   

特别感谢:长兴县历史文化研究会

End

整理:周新凤

编辑:陈  洁

审核:沈自杰

微信ID:cxxysg





长兴文艺
展览、培训、艺术沙龙为一体的文学艺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