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县:非遗迎新年 拉满春节仪式感

政务   2025-01-27 16:01   内蒙古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不断探索非遗和传统新年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展非遗展演等形式,让非遗在传承中寻求创新,让中华文化瑰宝焕发新生机,让年味更浓。

赏非遗,品美食。春节临近,开鲁县举办了一场以“月践北疆 非遗过年”为主题的“我们的节日·春节”系列活动。活动现场,设有非遗展陈区和美食体验站,剪纸非遗项目传承人指导剪纸爱好者们剪出多种寓意吉祥的作品;烙画非遗项目传承人与学生们亲密互动,烙出栩栩如生的画作;花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展示趣味花馍,丰富的非遗项目让观众在参与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加非遗活动人员合影留念(吕志敏 摄)

“参加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我了解了花馍的制作过程,觉得很有趣,很有年味儿。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鲁镇和平社区小朋友吴瑾怡欣喜地说。

活动中,书法爱好者现场挥毫泼墨,用一副副春联为各族群众送去新春的问候,让群众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节日的喜庆氛围,进一步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开鲁县麦新镇双合兴村,花馍制作技艺爱好者邱雅新正忙着赶制新年的花馍订单:“春节期间,蛇形花馍最受欢迎,葫芦、寿桃、鱼、锦鲤这些寓意吉祥的花馍是最畅销的。”

蛇年系列花馍(毕乐陶 摄)

说起对花馍的感情,还要从邱雅新的外祖母和母亲说起,她们都爱花馍制作,从小耳濡目染,让邱雅新也对花馍技艺情有独钟。2024年4月,邱雅新到山东学习花馍制作技术,这次专业系统的学习,她完整地掌握了花馍制作的配方和手艺。

邱雅新正和工人们制作花馍蛋糕(高默含 摄)

“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让非遗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让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回那份久违的年味和童年的记忆。”花馍制作技艺爱好者邱雅新说。

开鲁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较为丰富,涵盖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民俗9个类别41个项目。其中,自治区级非遗项目4项,通辽市级非遗项目11项,县级非遗项目26项。

开鲁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在原有红色旅游和绿色乡村游的基础上,以“非遗+文旅”为切入点,推出特色工业游,推动新春游与非遗深度融合,不断提升非遗的普及度、参与度,创新“非遗+研学”“非遗+节庆”“非遗+文创”等旅游新业态,展现了新春旅游与非遗双向赋能激发的新动力,让年味儿更浓、非遗更“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记录着穿越时空的历史变迁,是文化脉络相传的活态展示。内蒙古非遗资源富集,底蕴深厚,是北疆文化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也是北疆文化的生动阐释。”开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苏日古嘎介绍说,开鲁县通过多种活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有形有感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把北疆文化打造成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闪亮标识,让人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强大生命力,使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出更为绚烂的光彩。(吴月丽 吕志敏 王云鹏)


开鲁融媒
传播开鲁大众信息 解读国家时政要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