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昔日战火纷飞的记忆被渐渐淡去。然而,在山西省卢氏县的副食品公司里,有一位老人却始终念念不忘往昔的一个事件。他就是陈廷贤,一个声称自己曾在1934年帮助过红军的私盐贩子,尽管他的故事一度被人们当作子虚乌有的传奇。
1934年,红25军在长征途中遭遇了极大的困境。正是在这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陈廷贤的名字与红25军的命运紧密相连。红25军在长征的路上,不仅要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还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当红25军进入卢氏县时,已经被敌军重重包围。前有国民党六十师设伏,后有敌军五个旅追击,左右两侧也有敌军围拢,红25军仿佛陷入了无路可退的绝境。
就在危急关头,陈廷贤挺身而出。他是一个熟悉当地地形的私盐贩子,凭借对豫陕交界处村落、小路的了解,陈廷贤为红25军提供了一条隐蔽的小道。这条小道让红25军得以绕过敌军的封锁,成功突围。经过三天的艰难行军,红25军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成为了第一支长征到达陕北、且兵力没有减少的部队。
在这场生死攸关的突围战中,陈廷贤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他不仅挽救了3000多名红军将士的生命,也为红25军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程子华,红25军的军长,对陈廷贤的帮助深表感激,并特意给予他一张盖有印章的字条作为证明。然而,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一个玩笑。字条在日军侵华期间被炸毁,这使得陈廷贤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无法证实自己的英雄事迹。
程子华在解放后担任山西省委书记,多次在全省范围内寻找陈廷贤,希望能找到这位恩人以表达感激之情。然而,由于当初名字发音的误传,加之陈廷贤谨慎地避免与外界过多接触,程子华的努力始终未果。陈廷贤的故事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多年的寻找未果,程子华心中遗憾不已。与此同时,陈廷贤在生活中也因为无法证明自己的贡献而感到不安。他多次向上级反映,希望通过讲述过去的事迹申请入党,但都因缺乏证据而被拒绝。直到1983年,中央军委在编撰红25军战史时,才通过中共卢氏县委党史研究室的帮助,最终确认了陈廷贤的身份。原来,红军秘书当年将“陈廷贤”误听为“陈廷献”,才导致多年来的寻找无果。
在确认身份后,陈廷贤的事迹被详细记录在红25军的军史中。他被称为“军史布衣第一人”,其英雄事迹也成为当地广为流传的故事。程子华在知晓此事后,立即请求组织对陈廷贤的家人给予照顾,他的小女儿也因此获得了一份工作。然而,陈廷贤对于未能在有生之年亲自证明自己的事迹仍感到遗憾,他希望自己能被安葬在党校旁,面向当年帮助红军走过的路,以此表达对红军的情感。
陈廷贤的故事,虽是一个小人物的传奇,但它让人们看到了在战争年代,无数普通人对革命事业的默默贡献。他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也让我们明白,在历史长河中,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的付出,才成就了一个民族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