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招生 | 上海理工大学 光学工程博士招生(优青教授课题组,物理、光纤传感、人工智能方向)

文摘   2025-01-24 11:52   安徽  

上海理工大学 光学工程博士招生(优青教授课题组,物理、光纤传感、人工智能方向)

一、学校简介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USST),简称上海理工、上理,是一所位于中国上海的公立大学。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防特色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二、课题组简介

上海理工大学是我国最早从事光学工程高级人才培养的大学之一,光学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在中国工程院庄松林院士、顾敏院士带领下,拥有比较完善的、先进的设备。该专业在2012年、2017及202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在上海市高校中为第1名、全国B+。同年设立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建有教育部“光学仪器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机械工业光电精密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现代光学系统重点实验室、上海超精密光学加工与检测服务平台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平台,是国家光学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挂靠单位。(http://oece.usst.edu.cn/)

三、谷付星教授简介

2002进入浙江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保送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导师童利民教授。2012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底进入上海理工大学光电系。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国内外知名SCI期刊论文近60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等。另外与他人合作共发表SCI论文近20 篇,包括Science、Nano Lett.等。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学生最高奖学金)、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饶毓泰基础光学奖优秀奖、金国藩青年学子奖学金各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及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各1项,入选上海市曙光计划及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

四、实验室简介

集成光机电实验室隶属于上理光电学院中国工程院庄松林院士团队,具有非常雄厚的科研实力及实验设备。实验室网站:http://iome.usst.edu.cn/。实验室带头人为谷付星教授(国家优青),致力于纳米光学精密传感及操控的国际前沿和应用研究。课题组现有教授(博导) 1人、副教授1人(博导),讲师1人,沪江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生11人,在读硕士生9人,学生来自于上海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复旦等985、211等光电相关专业,科研氛围积极良好。课题组拥有完善的、先进的设备和资源,及充足的实验场地。课题组近年在国际一流期刊以本实验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多篇论文。毕业博士3人,在一本高校中找到有编制的教职。(链接:实验室前成员去向)

五、课题组新闻举例

1、我校在Science子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https://www.usst.edu.cn/2019/1125/c35a35617/page.htm

2、光电学院博士生在《自然》子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https://www.usst.edu.cn/2021/0119/c35a40642/page.htm

3、光电学院庄松林院士团队发明世界首个传统机械式纳米机器人

https://www.usst.edu.cn/2023/1205/c929a56367/page.htm

六、招生方向

1、微纳集成光机电(有关人工智能、电子电路、微机械等方面)

2、光镊光操控,光力学

3、光纤传感

七、要求

热烈欢迎海内外具有光学、物理、机电、电子信息、仪器与测试技术 等相关研究背景的人员加入我们。

1、头脑灵活、办事利索;较好的实验动手能力,获学科竞赛及参加科研项目活动的尤佳;

2、英语水平要好(以后发表英文SCI论文)。

八、联系方式

1、请将本人简历等相关材料发送至谷老师邮箱:gufuxing@163.com。

2、欢迎访问实验室网站(网址:)及上理工光电学院(网址:)获取详细信息:

(网址:http://iome.usst.edu.cn/)及上理工光电学院(网址:https://oece.usst.edu.cn/2024/1230/c9009a333422/page.htm)获取详细信息:

3、有条件者也可直接来实验室当面了解具体情况。


AI前沿速递
持续分享最新AI前沿论文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