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大老远从缙云赶到福州帮我做烧饼!”10月26日,在福建理工大学旁的小摊位前,胡伟光激动地对两位缙云老乡说道。
学生为胡伟光制作的形象画。
最近,在福建省福州市的街头,一个名叫“浙江锅盔”的小摊异常火爆。摊主胡伟光,浙江省缙云县胡源乡上坪村人,因一段视频走红网络,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锅盔叔叔”。即使妻子患病、生活困难,但“锅盔叔叔”的烧饼不但美味不减,还“加量不加价”,感动了无数人,众多大学生与热心群众在摊前排队照顾生意。一边要照顾病榻上的妻子,一边要正常出摊,最近,分身乏术的胡伟光特别着急上火。
周凯,作为一名缙云县民进会员,同时也是缙云县烧饼师傅,在得知“锅盔叔叔”胡伟光的艰难处境后,迅速行动起来。他与另一位同样是党外人士身份的烧饼师傅谢勇民,怀揣着对同乡的深情厚谊,跨越闽浙两省,星夜驰援福州,共同书写了一段关于缙云烧饼与温情的故事。
加量不加价
真诚善良的“锅盔叔叔”爆火网络
两年前,胡伟光和妻子在福建理工大学旁经营起烧饼摊,凭借独特的缙云风味和淳朴真挚的待客之道,他们的小摊渐渐在异乡扎下了根,收获了一群忠实的学生粉丝。
(图源:福州日报社)
今年8月,胡伟光的妻子被查出身患重病,每月的医药费高达一万多元,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支撑家庭,刚退伍在大学就读的儿子胡佳铭也选择暂时休学,与父亲一同经营这个小小的摊位。“佳铭很懂事,他打算明年再回去读大学,这段时间他想陪在他妈妈身边,也想帮我分担一些。”看着手法略显生涩地揉着面团的儿子,胡伟光眼底满是心疼与内疚。
胡佳铭帮助父亲一起经营摊位。
10月下旬,胡伟光的故事被福州理工大学的学生拍成视频,上传至网络,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网友们的共鸣。视频中的他,在谈及患病的妻子时,几度哽咽,手上的烧饼似乎成了他唯一的寄托。胡伟光在得知有学生想要加量购买烧饼时,不仅没有多收钱,反而把肉馅塞得满满当当,坚持“加量不加价”,这份真诚与善良,深深打动了无数网友。
写满祝福语的表白墙。
一时间,人潮涌向小小的烧饼摊,胡伟光和他的摊位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胡伟光的烧饼摊前排起了长队,有人专程从城市的另一端驱车几小时赶来;有人一口气买了100多个烧饼;有人远程扫码异地代买;还有人付款后没有取烧饼就离开了,只留下一张张写满祝福的纸条……人们用行动表达着对这位坚强摊主的支持与敬意,用“一饼之力”为“锅盔叔叔”加油鼓劲。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专家团队为胡伟光的妻子组织多学科会诊。(图源:福州日报社)
福州人民热情、善良,当地各政府部门也十分热心。当地镇村免费为胡伟光的摊位加装夜灯和防尘罩,小摊环境焕然一新;福州日报更是为胡伟光的妻子联系到了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专家团队,为其组织多学科会诊。
情暖两座城
浙闽的双向奔赴感动千万网友
“锅盔叔叔”的故事,也引起了家乡缙云人民的关注,有在福建的缙云人,在缙云老乡群里表示要立刻前去探望看望胡伟光,支持他的生意,并看看是否能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周凯、谢勇民两位烧饼师傅深夜抵达福州南站。
10月25日,民进会员、缙云烧饼大师周凯与党外人士、缙云烧饼高级师傅谢勇民得知情况后,两人二话不说,拎上行囊连夜乘坐动车,踏上了前往福州的旅程。
10月26日,在胡伟光的“浙江锅盔”烧饼摊前,福州日报与缙云县融媒体中心一起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网络直播活动,主题是“闽浙同心 双向奔赴——‘锅盔叔叔’老家来人啦”。
下午1点,乌云沉沉,天空慢慢飘下雨丝。还未摆好食材,胡伟光的摊前早早排起了长队,尽管没有人管理,现场却秩序井然,大家都安静地等待着,即使前面已经有几十个人在等,能吃上一口“锅盔叔叔”的饼,一切都值得。
学生送给“锅盔阿姨”的花束和祝福贺卡。
“我们也是在抖音上刷到这个事情,觉得很感动,所以从市区过来,想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福州市民程先生说。专程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过来买烧饼的福建理工大学学生杨阳说:“昨天下课后我就过来了,排了三个多小时的队都没买到,今天刚好周末没课,所以我就又过来排队了。”杨阳还说,他想通过镜头祝“锅盔阿姨”身体早日康复,叔叔一家早日渡过难关。
谢勇民(左)、周凯(右)两位师傅制作烧饼。(福州日报社记者 原浩/摄)
2点钟,直播正式开始。胡伟光与周凯、谢勇民两位师傅一起制作烧饼,你揉面,我加馅,他烤饼,三人之间很快便达成了默契,忙而不乱,淡淡的温情萦绕其间。
(福州日报社记者 原浩/摄)
民进会员周凯是缙云烧饼大师,也是缙云烧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曾服务过杭州第19届亚运会,而党外人士谢勇民是缙云烧饼高级师傅,两人都有三十年以上烧饼制作经验,且在缙云都有自己的烧饼店。民进会员周凯爽朗地说:“福州人民都这么热情,我们作为缙云老乡不来帮忙一下,实在说不过去啦!”谢勇民附和道:“我们都是关了店过来的,也是尽自己的一份心意。”
随着直播的深入,胡伟光聊起了烧饼摊名字“浙江锅盔”的由来,“因为福建这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问题,我在缙云烧饼的工艺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其实浙江锅盔就是缙云烧饼,缙云烧饼就是浙江锅盔。”能让老家的特产缙云烧饼传播出去,胡伟光感到十分自豪和满足。
(福州日报社记者 原浩/摄)
在现场几位师傅的帮助下,五个小时的时间,一百多斤的面团很快就见了底,胡伟光双手合十,不停地向排队的人群致谢:“谢谢!谢谢大家的支持,大家请明天再来吧。”为了尽量让排队久候的人们不空手而归,胡伟光还将剩余的饼切成小块免费分给大家吃,看着两位同乡在摊前忙碌的身影,“真的很感谢缙云老家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谢谢……”不善言辞的胡伟光,说着说着,眼眶就红了。
(部分网友留言)
这场闽浙两地媒体联合直播,通过新华社现场云、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美丽浙江、福州日报、掌上福州客户端、金蝉视频、缙云融媒、缙云播报、掌上缙云客户端等平台吸引了数千万网友观看,网友们纷纷留言,“善良的故事从来都是未完待续的!”“这才是网络的意义!”“缙云烧饼我吃过,真的很好吃!”还有福建的网友夸赞:“因为浙江人民很善良,善因种好果。”在闽浙两省人民的共同关爱下,“锅盔叔叔”的摊位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统战聚合力
源源不断地传递温暖与希望
晚上7点,胡伟光的烧饼摊已经销售一空,时不时还有赶过来买饼的大学生,对此胡伟光只能表示歉意,无奈地请他们明日再来。
一旁的民进会员、烧饼师傅周凯看在眼里,他根据胡伟光的实际情况给出了许多实用性的建议,比如,如何提高出饼速度、饼多大才最合适等等。“我们今天帮胡师傅做了一千多个饼,要是能够帮助缙云老乡,我觉得这一趟来得非常值得。”民进会员周凯如是说。
党外人士、烧饼师傅谢勇民还积极鼓励胡伟光,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福建和缙云两地人民都会为他加油打气。
(福州日报社记者 原浩/摄)
周凯、谢勇民这一暖心的举动,不仅是对同乡的关爱与支持,更是统战工作的生动体现。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凝聚起了闽浙两省人民的深情厚谊,为“锅盔叔叔”的困境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关爱。
近年来,缙云县委统战部始终积极主动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汇聚起一股汹涌澎湃的爱心洪流。周凯、谢勇民作为党外人士的温暖行动,正是在统战工作的热情号召和正确引领下进行的。他们代表着统一战线中的积极力量,犹如一颗璀璨的星星,将温暖与希望源源不断地传递给“锅盔叔叔”一家。统战工作通过这样具体而生动的事例,充分彰显出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方面的独特优势,犹如一座坚固的灯塔,为人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让人们在困境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
■ 监制:丁伟华 管静园
■ 编审:张弛宇泓
■ 编辑:朱露茜
■ 信息来源:缙云发布、县委统战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