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赵湘源老太太办了场个人展览,居然是1万件旧衣破鞋、锅碗瓢盆、瓶瓶罐罐。可看的人却落泪了。
在中国,很多人爱囤东西,快递的纸箱、喝过的饮料瓶、超市购物的塑料袋……但与一个叫赵湘源的老太太比,都弱爆了!
堪称现代“囤物大王”,有重度“囤物癖”的她,自住的一套公寓里,堆积了几十年来各种用过的物品,几乎连个落脚地儿都没有,却一件也舍不得丢弃。
每次她的儿女们回家想帮她清理清理,扔掉一些“没用的东西”,她总是嚷嚷:“不能扔!留着!万一以后还有用呢!”
有时儿女们偷偷把一些东西丢到楼下垃圾桶,可被她发现后,又重新捡回来,放回了原位。
赵湘源还十分怀旧,将之前老房子的每个窗棂都拆下来,连一个螺丝也拧下来,统统带走到新家。
天天与这些宝贝旧物件相守,老太太自得其乐,可儿女们苦不堪言。后来,她的艺术家儿子宋冬突发奇想,给她提了一个好主意。
“不如,我们办一个‘破烂儿’展吧!”“这些玩意儿也能展览?”“能!”
借着这个契机,宋冬将老太太的所有旧物品都清理了一遍,拉了几卡车到租借的一个展览馆,用了1000多米的展厅,才将1万多件旧物件全部归类整理和展示出来,展览的名字就叫《物尽其用》。
这些展品实在让人惊叹!这里有88年至今的各种饮料瓶盖,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构成一部中国饮料消费简史。
这里有各色搪瓷、塑料、金属脸盆,有大大小小陶泥花盆,有破破旧旧的橱柜、椅子,有破烂压箱底的衣服,有不同年代四季不同的鞋子,有各种锅碗瓢盆、各色瓶瓶罐罐,甚至是一捆捆棉被、布条、绳子……
展览一炮而红,慕名前来参观的人,围着一件件展品啧啧称奇,很多观众在看完这个展后,都表示:看哭了,终于理解了我妈!
老太太就坐在家里搬来的一张旧沙发上,笑眯眯地与来参观的人唠起了嗑。
原来,赵湘源出生在1938年,父亲是个军官,家里衣食无忧。12岁时一家去了北京,可是三年后父亲被抓后,家境马上急转直下,她与母亲只能通过给别人钉扣眼、包装糖果、糊纸袋赚取微薄的生活费。
“手工包1斤糖果才挣2分钱,一天从早干到晚,包180斤只能拿到3角6分。”赵湘源回忆起这一段语气很平静。但从那时候开始,妈妈和她开始学会坚强,一分一厘,紧紧巴巴把生活过起来。
别人用补票扯一整匹布,妈妈却只要布头,省下半尺布票,日积月累,柜子里堆满各种零散布头,用来给衣服缝缝补补。
但是,赵湘源的妈妈只把有补丁的衣服让她穿在里面,外面始终是干净完整的衣服,以保护她的尊严。
妈妈给湘源买了一只在那个年代难得一见的漂亮蓝色搪瓷碗,要等湘源考上大学才能用。盼啊盼,终于考上大学,湘源每天端着这个碗去食堂吃饭。后来,妈妈去世了,湘源就一次都没用过它了。
后来赵湘源嫁给了宋世平,儿女双全,但她还是继续保持俭朴的习惯。家里的肥皂用到最后剩下一小块,她就泡软了贴在新肥皂上继续用。
单位里男同事洗衣服少多出来的肥皂票给了她,她就囤了不少肥皂,说以后给女儿用,谁知道随着生活条件好起来,用上了洗衣机,这些肥皂就用不上了。
压箱底的那条鸭绒被,是赵湘源在母亲病重时买给她盖的,因为那时她的身体已经承受不了棉花被的重量。
可是母亲一次次艰难地用手把鸭绒被扯下,怕因为是她盖过了,女儿就再也不能盖了。“我知道她为我好,其实,自从妈妈去世后,这被子我就珍藏起来了,想起来就觉得温暖。”赵湘源说。
宋世平的父亲喜爱种花,而外面的陶瓷花盆比较贵,他便自己用模子做了各种大小不同的花盆来养花。
随着公公和丈夫先后离世,赵湘源照顾不好满园的花,它们慢慢枯萎,她却舍不得扔掉那些花盆,便一个个堆积起来。
那排用铁线捆扎的椅子,那些留给儿子做画框的木条,那些儿孙玩过的毛娃娃,那些丈夫患病时还没吃完的药……一件件物品都承载着赵湘源半辈子的人生记忆。她就这样把自己埋进这堆旧物件的“茧”里出不来了。
在她看来,她的人生与这些旧物件紧密相连,如果扔掉它们,就等于扔掉自己的一部分。她的故事、她的执著感动了无数的人,展览又办到了韩国和纽约美术馆。
2009年,习惯性照顾流浪猫,爱心满满的赵湘源为解救一只卡在树上的喜鹊,爬上梯子却不慎摔了下来,后来喜鹊被救下来重回蓝天,而赵湘源却长眠于医院。
2010年《物尽其用》的展览上,再也没有那个絮絮叨叨讲着老物件故事的老太太,她走了,只留下“破烂儿”讲述人间冷暖。
其实,年轻人只要理解了老人走过的岁月,理解他们对于亲人和生活的留恋,自然能理解他们囤积旧物件的心情。
对于年轻人来说,不要轻易割断老一辈的情感纽带,而是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和关爱!
免责声明:图文素材来源网络,本公众号只提供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个【在看】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