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如果说你对淄博最初的印象源自烧烤和人情味儿,那么穿过历史的画卷,你将会更加了解这座低调又惊艳的城市,感受它曾经的辉煌与厚重。
3000年泱泱齐风,800载海内外名都。历史上的淄博,诞生了许多震铄古今的人物。比如姜子牙、齐桓公、管仲、孙膑、晏婴、鬼谷子、苏秦、庞涓、淳于髡、田单、董永、贾思邈、王士祯、蒲松龄等等,星罗棋布、数不胜数。这些人后来的归宿是怎样的?他们的墓葬在何处?
太公衣冠冢
在淄博,坐落着众多古墓。在齐都临淄城周围几十里的地面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墓葬一百五十多座,这些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古冢遗迹,大都是春秋战国和汉代的国君、公侯、大夫和贵族的墓葬。从而构成了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先秦诸侯王陵墓群——临淄墓群,它是齐国故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保护的重点文物,也足以证明齐国纵横驰骋800年春秋战国的实力。
这些墓冢中,埋葬着众多国君、王侯、贵族、大夫、将军、名士等。这些墓主人,随手指一个,无论是文化影响力还是历史影响力,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如晏婴墓、三士冢、二王冢、田单墓、高徯墓、田穰苴墓、西汉齐王墓、河崖头5号墓、太公衣冠冢、孝公墓、庄公墓、康公墓、杞梁墓(孟姜女的丈夫)、孔融墓、蒯通墓等等。
高徯墓
三士冢
三士冢:位于临淄东南,据考证是晏婴“二桃杀三士”的三勇士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的合葬墓。墓南北55米,东西110米,封土高大。诸葛亮《梁父吟》中曾吟咏此墓“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二王冢:位于临淄城东南的鼎足山,据考证为田齐桓公、田剡之墓。
在古代,马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朝代是否强盛的重要标准。那时的中国人讲的是马上千秋,“千乘之国”就是威加四海的大国实力。
东周殉马坑
临淄齐故城东周墓殉马坑,位于临淄齐国故城东北部、姜齐贵族陵墓区内,在今临淄区齐都镇河崖头村西。据专家考证,此殉马坑是春秋晚期齐景公墓穴的一部分,殉马600余匹,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据专家介绍,殉马多是6至7岁的壮年马,均按照一定的葬式排列而成。殉马按顺时针方向分两列埋葬,侧卧,头朝外,昂首作行进状,呈临战姿态,前后略有叠压,排列整齐,井然有序,气势雄伟壮观。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景公后期,好治公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齐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是齐灵公的儿子,齐庄公的弟弟,是姜齐的第26任国君。齐景公年幼登基,在位58年(在位时间:公元前548年—公元前490年)。有专家称,齐景公墓的发现不亚于西安秦始皇陵,全部殉马超过600余匹,这在春秋战国时期可装备150多辆战车,相当于一个小诸侯国的全部军力。
管仲,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助力齐桓公成春秋五霸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相。管仲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举足轻重,司马迁在《史记》中写有《管晏列传》,即齐国相国管仲和晏婴的合传。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相立传。
管仲的思想集中体现在《管子》一书中。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兵学、农学、地理、历法、教育等各个领域。学术界认为,管仲的很多理念都围绕着“识人性、懂人情、有人味”这个核心。在2700年前的奴隶社会晚期,管仲就能深刻认识到“以人为本”,是非常了不起的。
管仲墓
管仲纪念馆
管仲墓位于淄博市临淄区南牛山北麓,墓前有旧有石碑,刻明人马维驺的诗句:“幸脱当年四槛灾,一匡霸业为齐开;可怜三尺牛山土,千古长埋天下才。”
管仲墓在明清时期地方志中就有记载。明嘉靖四十四年《青州府志》载:“管仲墓在城南牛山北麓,旧碑题:‘管子之墓’。嘉靖乙巳按察使鲍向贤立石于冢上。”康熙十二年《山东通志》记载:“管仲墓在临淄县南十里牛山阿。”民国九年《临淄县志》记:“管夷吾墓位于辛店城东十余里,牛山北麓,鲍叔牙墓在历城,府志谓二墓连址者非是。”
2004年,由当地政府依托管仲墓建造的管仲纪念馆对外开放。纪念馆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3000万元,分为馆区和园区。
在临淄区齐陵镇牛山东麓,有四座巍峨高大的古墓,依山而立,一基四巅,东西并列,绵延相连。墓基东西总长541米,直径均约45米。据史书与志书记载,此四墓冢是战国时期齐威王、齐宣王、齐湣王、齐襄王之墓,故称四王冢。
临淄四王冢
四王冢的墓主人传承了齐国的强盛,齐威王开创世界第一个官办学府稷下学宫,并发动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从而雄霸东方,成为战国“七雄”之首。
苏秦死后葬在何处?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在山东、河南就有五六处,详细墓址还有待考证。
山东苏秦墓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南苏村,墓冢封土高约5米,直径20米,长约40米,占地约1000平方米,1984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列国,最终发动赵、燕、齐、魏、韩、楚等六国合纵抗秦,促成六国之王结盟于横水。《史记·苏秦列传》有记载,“苏秦为纵约长,并相六国”“秦兵不敢窥函谷十五年”。苏秦佩六国相印,功赫显著。其后,秦使计诳齐,合纵瓦解。苏秦入燕转入齐,为齐客卿,齐大夫争宠,被收买刺客杀于般阳。另一说苏秦自燕入齐后从事反间活动,燕国大将乐毅得以破齐,后被齐车裂而死,葬于齐。
庞涓墓位于淄川查王乡将军头村,当年庞涓死后,韩、赵与齐兵分其尸,齐得其首,葬于此,村名亦为将军头。
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桂陵之战,是魏国大将庞涓包围赵国邯郸,赵国求救齐国,齐国孙膑攻打魏国,迫使庞涓回兵,在桂陵遭齐军伏击大败。十多年后,庞涓攻打韩国,韩向齐求救,孙膑用减灶计诱敌深入,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庞涓自尽。
庞涓死后,其墓葬于何处众说纷纭,以河南通许、山东淄川、山西榆次三个地方的庞涓墓最为出名。其中,山东淄川的庞涓墓有历史佐证,明嘉靖知县李性碑其墓曰:“魏将军庞涓之墓。”1963年文物复查时,墓碑尚存,后被毁,现地面已无标志。
在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的蒲松龄墓园内,立着一座“柳泉蒲先生墓表”石碑。石碑通高178厘米、宽69厘米,正面刻着清代淄川名士张元撰写的蒲松龄生平事略,背面刻蒲松龄夫妇生卒年月、蒲松龄著作表等。这个石碑保存了重要史料,在蒲松龄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原碑在1966年人为损毁,现存石碑是1979年重立的。
史料记载,清代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二十二,蒲松龄在家中辞世,享年76岁。蒲松龄早年刻苦读书,立志在科举中获取功名,19岁时应童生试,取得了县、府、道三试第一的成绩,但之后的乡试屡试不第,直到去世前几年,他才以72岁的高龄授岁贡生。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蒲松龄“既屡试不利,遂肆力于古文”,他写就的《聊斋志异》彪炳文学史册
清康熙五十四年,蒲松龄和妻子刘氏合葬在蒲家庄东一里许的祖茔内,当时没有立碑。清雍正三年春,在蒲松龄十周年忌日之际,蒲松龄长子蒲箬召集亲属商议,众人认为蒲松龄一生成就卓著,理应勒石以铭、垂示后人,于是在本年清明立碑一座。
蒲松龄墓室1966年遭到破坏,殉葬器物被掠,仅存寿山石印章4枚、宣德炉、铜镜、旱烟袋、灯台、酒壶、酒杯、铜簪、耳勺、念珠、长明灯各1件,现存于蒲松龄纪念馆内。
蒲松龄纪念馆内
1977年,蒲松龄故居被确定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对墓园的重修也提上日程。1979年3月,筹建中的蒲松龄纪念馆负责人专程到北京,拜访了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请他题写了“蒲松龄纪念馆”“柳泉”“蒲松龄柳泉先生之墓”等字样,用作各处的标识。
王士禛墓故址位于桓台新城镇城南村西二里,原梧河北岸王氏祖茔。《重修新城县志》有“在城西南二里梧河之阳,葬刑部尚书王士禛”的记载。清康熙五十年(1711)五月十一日,王士禛病故。据《王氏家传》载:“山人卒于五月十一日,即于是年十二月初七日,葬于系河北岸祖茔之次。”友人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王掞作《皇清诰赠资政大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王公神道碑铭》碑文,缅怀王士禛一生的人品、文品与政声,后勒石于墓前左侧,墓前为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宋荦所作《资政大夫刑部尚书阮亭王公暨张宜人墓志铭》。
此碑系用稀世国宝蝉鸣石制作而成,石质特异,有红点,兰丝,风吹即有蝉鸣在耳。在《资政大夫刑部尚书阮亭王公暨张宜人墓志铭》碑左右,依次排有杨绳武、翁方纲、孙星衍等清代诗文大家为王士禛所撰墓志铭。
王渔洋纪念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王士祯墓遭到破坏,国宝蝉鸣石不知下落。六十年代后期,王士祯墓被挖掘。现王士祯墓故址夷为农田。1994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士禛是清顺治十五年进士,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官至刑部尚书。清初文坛领袖,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
王渔洋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内仅存的砖坊,坐北朝南,气势雄伟,集古代建筑,雕刻,书法艺术于一体,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田单墓
位于临淄东南,墓高8米,东西近30米,略呈正方形。墓前有民国7年所立“齐相田单之墓”石碑,后碑身断为两截流落民间。
田单为齐国立下汗马功劳,公元前284年,因齐国差点灭掉燕国导致燕国联合五国攻打齐国,连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后被田单以火牛阵击败,尽收失地。
位于临淄西南,桓公台的北方。墓高10米,墓前立有明万历年间镌刻的“齐相晏平仲之墓”石碑和清康熙五十二年的重修碑。
晏婴墓
晏婴历经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五十余年,以其卓越的政治远见捍卫了齐国的威望。值得一提的是,晏婴在世曾力劝齐景公不要重用逃到齐国的孔子,后孔子逃亡鲁国。晏婴的这一举动一直引起后世的讨论。
作为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淄博,每一个区县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遗址,也有着现在还在争论的墓冢。如周村的董永墓,当年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是个美丽传说,但董永卖身葬父却是真实存在。还有高青的卫灵公墓,战国时属于卫国,但其死后却葬在齐国,还有沂源的汉墓群、战国古墓群等等,都有待后人不断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