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窑头五条驮炭道的历史由来!

民生   2025-01-26 18:20   山西  

五台县白家庄俗称窑头,旧志称五洞山,是五台县唯一的资源工业型集镇,出产生铁、粗瓷器、煤炭。

窑头山峦

白家庄镇坐落于东维垴山南坡,地势突隆起,东西南三面壁立陡绝,虑庞河、清水河、滹沱河蜿蜒环绕。

1947年,阎锡山建立了华北振华实业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五台振华号,下设3个厂,其中两个厂就在白家庄地区。

西头煤矿为第一厂,厂址在红昌垴;窑头煤矿为第三厂,厂址在中庄村(二厂在天和)。

1984年,白家庄由社队制变为乡镇制时,地方国营企业有窑头煤矿和西头煤矿,集体企业有窑头陶瓷厂、野场陶瓷厂和白家庄砂业社,还有村办煤矿16个。煤炭的开采量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而逐年增加,年产量约五六万吨。

铝矾土、硫铁矿也相继得到开发利用。传统的陶瓷烧制业已成规模,产品远销繁峙、代县、忻州、平山、阜平、盂县。

白家庄南端有二龙山,山上有二龙洞,为全窑头祈雨之古刹。距二龙山4公里处有2005年后兴建的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

窑头山峦中

驮炭道缘于窑头驮炭。历史上,窑头地区所产煤炭供本县、定襄和代县民用。

每到冬闲,赶毛驴、骡马等牲畜到窑头驮炭者“日不绝于途”。

驮炭道有5条:

上山路 由东冶经大朴、南横岭、柳沟至白家庄,全长约25公里,是东冶地区(包括阳白、红表、建安)上窑头驮炭的一条路线。道路绝壁千仞,行人头晕目眩,遇雨雪常发生牲畜坠崖事件。

下山路 由东冶经刘家庄、神西、水泉湾至西头,长约20公里,是东冶、建安、神西、阳白、红表及定襄县河边、蒋村、宏道等乡村驮炭的主要道路。

翟子沟路 由五台县城经沟南、两涧、翟子沟至白家庄,长约20公里,是五台城区周围的村民驮炭的一条路线。

石碑路

石碑崖路 由环椿坪坡根底至樊家坪、恼上,修建于明朝成化年间。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屡有修葺。民国22年(1933年),松家庄村阎忠组织环椿坪村韩培忠、耿家庄村胡忠、樊家坪村刘士元等又重修,路宽由过去的4尺~5尺,变成了1丈2尺,路旁砌石为缘,缘高2尺,宽1尺许。

石碑路

石碑路

石碑路

石碑路清朝时期修建碑处

峨沟路 由罗家庄村至寨里村,沿沟崖石砌而成,长约7.5公里,是罗家庄、胡家庄以下村庄到窑头驮炭的主要道路。

历史上,道路蜿蜒曲折,崎岖难行。清代名宦徐继畬所作的《驮炭道》写道:“驮炭道,十八盘,羊肠蟠绕出云端,人步伛偻驴步碎,石头路滑时欲倾……”

水泉湾平途碑记载:“两山雄峙,中间河水奔腾……往来至此者,下则巨浪滔滔,睹崷崪而失色,汲险浪而惊醒,虽勇者失其力,智者失其谋……惟早麓沱侧略有鸟道,仅容匍匐攀援,有不慎落负漂羸载胥汲溺矣,所谓行路之难,羊肠之险莫过于此,实古今之通患也。”

国都殿村修上辿道碑也记载:“峰狭之侧有手扳崖焉!路则经此而上,形势陡绝,攀缘而登,拮踞而上,有羊肠小道盘绕山腰而过,曲折难状,且左凭悬崖,视不可极,如临深渊,影随波动,行人无不目眩心慌。”

胡润故里楼台遗迹

胡润故里楼台遗迹

为了改变出行难的状况,历史上有很多仁人志士,倾其资财,尽其所能,开山筑路。明朝嘉靖年间,东峪村胡润斗米换斗石,不惜重金,倾囊倒箧,凿通了水泉湾通往山外之瓶颈,免除了行人的涉水之苦。清朝道光年间,乡善刘抑变卖良田,独立出资,平治长野沟、石沟、大岭、东冶石桥道,使险路变坦途,方便行旅。

胡润修建五龙城龙王庙

五龙池生态景区

民国时期,边家庄村人边尔旺,一生矢志修路,40岁时,自背行囊,丢弃家务,寒暑无间,义务修路。

胡润修道碑

胡润开凿的石窟隧道

边尔旺之墓

边尔旺之墓

边尔旺之墓

边尔旺之墓碑文

太原风峪沟太山龙泉寺边尔旺墓塔

但由于受经济、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行路难一直困扰着三区人民的生产生活。

煤矿工人

工人天不亮就上窑背煤,一直到中午妻子送饭时,支取丈夫当天的工资,才能购买下顿的粮食。矿工一年到头疲于奔命,常常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

光绪年间,中庄村阎超选曾以“凤阳花鼓”的曲调填写了《窑头苦》的歌词:“手提着窑灯肩攀着篓,夜半招呼煤窑里走,可怜容颜憔悴,衣服黑丑,伛伛偻偻如同地狱之游,三百六十日,窑里度春秋……山主供油加重利,窑主分红二八抽,炭价苦贱粮价贵,掺糠和菜难糊口,未老先残多喘病,斩腿捣背更堪忧,最数年关不好过,无处躲债使人愁。”淋漓尽致地描述了矿工的苦难生活。(图文编辑/胡立成)

来源:五台人文拾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咱五台的那些事
每天发送五台人、五台事儿,分享五台的精彩。五台人必备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