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4】鄂托克前旗:在书写农牧业现代化新篇章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政务   2025-01-09 12:53   内蒙古  



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达87.3万亩,牲畜存栏225.37万头只,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牲畜饲养量实现新高;


打造肉牛、肉羊、绒山羊、果蔬和机械化示范户800户。培育国家级产业强镇1个,建设市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1个、特色产业基地1个,有效保障群众的“米袋子”“肉盘子”“菜篮子”;


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8年位列全市第一,农牧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


一组组数据,见证和记录了鄂托克前旗农牧业的步履铿锵。


近年来,在旗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鄂托克前旗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自治区两件大事、“六个工程”和全市一产重塑要求,紧盯“攻项目、优产业、抓落实、提效能”攻坚年行动目标,深化实施农牧业“十百千万亿”工程,统筹推进农牧业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数字化发展,全力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农牧业农村牧区经济稳中向好。


△鄂托克前旗航拍图



一步一个台阶 粮食生产有“底气”


仓廪殷实,是国家之福,也是百姓之盼。如何守住管好“粮仓”,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让全旗老百姓的“米袋子”充足,端稳自己手中的“饭碗”?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扎实推进“藏粮于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仓”战略,制定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方案,扎实开展撂荒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把发展旱作农业、良种试验推广、田间管理技术服务作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主要措施,让百姓牢牢地端稳自己手中的“饭碗”。


△鄂托克前旗高标准农田


走进城川镇麻黄套村的8600亩高标准农田,一台台大型收割机在田间轰鸣作业,一排排玉米植株连秆带穗被卷入收割机中,摘棒、剥皮、秸秆粉碎,一气呵成,一个个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玉米棒倾泻而出,不一会儿,就将一片玉米地收割完成。


“摘穗、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既省时省力,又节约成本,同时还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额外损耗。”麻黄套村党支部副书记苏占平介绍说,高标准农田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大大提升了土地的机械化耕作水平和产出效益。


△鄂托克前旗高标准农田


今年以来,鄂托克前旗把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提升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调优农田生态格局,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算耕地账、节水账、生态账,并按照“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配套要求,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3.78万亩,总投资1.01亿元,让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生计农业走向品牌农业。


高标准农田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农田灌溉基础设施水平,还能够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变“浇地”为“浇作物”,让玉米少“喝水”、多产粮,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粮食安全、生态节水、农民增收”共赢互促,实现“四省四减两增两促进”的建设目标。截至目前,全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67万亩,涉及永久基本农田17.75万亩,占全旗永久基本农田总量的23%。


△鄂托克前旗丰农粮食储备有限责任公司


玉米飘香硕果累,颗粒满仓秋收忙。在位于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麻黄套村的丰农粮食储备有限责任公司内,机器轰鸣声奏着丰收的乐曲,浓浓的玉米香味扑面而来。经过“入库、脱粒、烘干、筛选”等程序,一粒粒优质玉米经过机器打包归入粮仓,实现颗粒归仓。


“从粮食的接收、检验到入库,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严格把控粮食的质量关,确保每一粒粮食都符合入库标准,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截止目前,现承储各级储备粮油20500吨,其中自治区储备小麦5000吨,市级储备玉米5500吨、小麦2000吨,旗级小麦5500吨、玉米2500吨,另外还有旗级应急成品粮油600吨、其中大米300吨、面粉250吨、油50吨。”鄂托克前旗丰农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治田说。


△鄂托克前旗丰农粮食储备有限责任公司


为切实把牢“粮袋子”,鄂托克前旗采取“打基础、添活力、提产能、提效能、减损失”5项措施,稳面积增单产提效率同步发力,稳扎稳打推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4年,鄂托克前旗完成粮食生产46万亩,同比增加4亩;预计实现粮食产量2.76亿斤。


如今,许多昔日的“巴掌田”“低效田”,变成了“万亩田”“高产田”。高标准农田成为了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打开了粮食丰产“密码”。


一步一个脚印 “畜”势奋蹄谱新篇


百万亩柠条基地机械化作业绿浪翻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里牛羊满圈,广阔草原上羊肥牛壮,乳香浓郁、营养丰富的奶制品供不应求,鄂托克前旗羊肉登上各大平台热搜……行走在鄂托克前旗这片美丽沃野,一幅幅充满希望的畜牧业生产画卷,如锦绣丹青般,在这里铺展开来。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抢抓政策机遇,充分发挥良好的养殖基础条件,通过扩群增量、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养殖产业,从传统育肥向良种繁育发展过渡,有效提升产业价值链,推动农牧业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种养殖,实现农牧业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伊克乌素嘎查牧民杨宝山家


走进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伊克乌素嘎查牧民杨宝山家,今年新建的羊棚、草棚矗立在院子周围。身穿简朴工作服的杨宝山,正在羊棚内专注地操作着新安装的自动饲喂机,只需轻轻一按,机器便将营养均衡的饲料均匀撒在传送带上,羊群早已习惯这种自动化喂食带来的便利。


“今年,鄂托克前旗委、政府给我新建了700多平方米的棚圈,还补贴了智能喂养设备,让我从草原放养转变为肉羊规模化舍饲养殖,羊群能更好更快的育肥出栏,现在我的收入高了,草场也保护好了,我现在养了500多只羊。”伊克乌素嘎查牧民杨宝山由衷地说道。


△鄂托克前旗三段地太乙农业牲畜交易市场


为了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发展设施畜牧业,解决草原过牧问题,鄂托克前旗每年落实旗本级5000万元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结合1.5亿元的中央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完善舍饲基础设施,新建棚圈13.93万平方米,通过舍饲圈养及短期育肥提前出栏等方式分流超载牲畜39.6万只羊单位,已达到草畜平衡范围。同时通过科技赋能、畜种改良、配方饲喂,积极推广少养、精养、良种繁育、短期育肥技术和“一分六统、肉羊三元杂交、羔羊不出圈”等饲养模式,在降低饲养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出效益。


△鄂托克前旗昂素镇百万亩柠条种植基地


在冬日寒风中,鄂托克前旗昂素镇的大地并未沉寂,反而因“百万亩柠条种植行动”而焕发着勃勃生机。尽管天气寒冷,但施工现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在机械的轰鸣声中,一排排柠条苗被稳稳地植入土中。


“柠条是个宝,既是林又是草,不仅防风固沙保耕地,还是牲畜救命草。”看着眼前长势喜人的柠条,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巴彦乌珠日嘎查康增荣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满怀希冀地说,“我家总共有5000亩草场,之前大部分长着沙蒿,草的质量不好,现在我将5000亩草场全部种植了柠条,不仅生态变好了,也成了我们农民就地增收的新路子。”


△工人正在鄂托克前旗昂素镇百万亩柠条种植基地栽种柠条


柠条适应性强,具有抗旱性、抗热性、耐盐碱地等优点,是我国北方优良的固沙植物和水土保持植物。据了解,鄂托克前旗自2019年开始实施“百万亩柠条种植行动”以来,不仅新增了100万亩柠条种植,还建起柠条加工厂,延伸了柠条产业链。有了源源不断的柠条后,嘎查之间又联合建起了饲草料加工厂,把柠条制成粗饲料、颗粒饲料等,为畜牧业填补饲料缺口。这几天,鄂托克前旗昂素镇森金柠条加工厂接到来自乌审旗的一笔订单,员工们正全力以赴,开足马力加紧生产。


“目前我们的日生产量大约15吨,年产量3000吨左右,纯利润大约是70万元。利润的50%是集体经济收入,20%用于嘎查社会事业,剩下的部分用于加工厂的扩大再生产。”鄂托克前旗昂素镇森金柠条加工厂负责人杜世强说。


△鄂托克前旗昂素镇森金柠条加工厂


随着柠条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饲草料加工厂愈发红火,当地牧民的收入也随之高了起来,紧接着多个肉类加工厂也拔地而起。在鄂尔多斯市恒科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打包新鲜羊肉,企业在接到市场订单后,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当地农牧民的优质羊肉,通过层层“选拔”出的羊肉,逐渐走上了高端品牌发展路线,真正实现了从“一株柠条”到“一块好肉”的转变。


△鄂托克前旗羊肉


截至目前,鄂托克前旗共累计认证牛羊肉、辣椒、西瓜和红枣等“二品一标”产品13个,鄂托克前旗酥油、香菇、酸马奶和大沟湾鱼等“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内蒙古农牧业产品品牌2个,“鄂托克前旗羊肉”区域公用品牌被认定为中国农业博鳌论坛指定用品,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第二批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获评“鄂尔多斯市具有影响力品牌”称号、“中国畜牧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保护奖”“内蒙古知名区域公用品牌”等奖项,声誉评价位列全国百强,品牌含金量、知名度不断提升。



从赶着牛羊草场放牧到家家户户建起养殖棚圈养、从本交繁育到品种改良、从漫山遍野粗放采食到粮改饲解决牧草……如今,鄂托克前旗正紧抓绿色转型的产业发展脉搏,唱响了“牧”歌嘹亮的交响曲,谱写鄂托克前旗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笔一幅画卷 雕琢产业融合“新图景”


产业花开百姓富,美丽乡村处处景。近年来,依托自然生态优势,鄂托克前旗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产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农牧业沃土上播下“融合种”,结下“惠民果”。


△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麻黄套村白萝卜种植基地


△工人在鄂托克前旗城川镇白萝卜种植基地整理清洗干净的白萝卜


△工人在晾晒白萝卜条


盛夏时节,走进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麻黄套村的田间地头,艳阳高照,远远望去,绿油油的萝卜叶摇曳生姿,一条条奶白色还带着泥土芬芳的白萝卜堆满田间地头,十几名工人正在进行采收,处处映衬着丰收的喜悦和美好。而在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麻黄套村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内,放眼望去,一片片雪白与嫩绿的颜色交织在一起,“身姿婀娜”的萝卜条迎风摆动,尽情沐浴阳光。经过大约3天的时间,这些萝卜干将陆续地被分拣包装,销往山东、辽宁、福建、广州等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得益于良好的气候条件和适宜沙地土壤,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麻黄套村种出的白萝卜口感好、质量优,晒成的萝卜丝、萝卜条可以当佐料或做罐头。


“除了我们基地种植的萝卜外,还有就是收购周边农户种植的萝卜,每天的生产量大概是60吨左右,晾晒的萝卜大概是100斤能生产20斤的萝卜干,后续我们还会扩大晾晒场地,增加机械设备,提供生产效率,为当地的集体经济增收和周边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鄂托克前旗汇能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纪凤斌说道。


△鄂托克前旗三段地育苗基地


△村民在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马场井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大棚里打理辣椒苗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产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时,积极探索“订单式”种植销售,拓宽销售渠道,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基本收益,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良性循环。


△鄂托克前旗内蒙古劲牛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现代化梳绒厂航拍图


安装设备、机器调试、选绒、洗绒……在鄂托克前旗内蒙古劲牛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现代化梳绒厂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赶制订单,每个车间内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鄂托克前旗内蒙古劲牛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现代化梳绒厂生产车间


据了解,内蒙古劲牛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鄂托克前旗农牧业龙头企业,坚持“企业+农牧户”发展模式,依托国家级绒山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形成“育—产—销”全产业链发展闭环,布局了牛业、苗业、绒业三大产业板块,目前已建成万头规模的优质肉牛养殖基地、5000万株供苗能力的育苗基地和500吨无毛绒加工能力的梳绒厂,努力打造内蒙古西部肉牛产业集聚地、产品集散地。


“内蒙古劲牛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现代化梳绒厂以鄂托克前旗为基点逐年扩大收储覆盖面,对宁夏、陕西等周边地区优质原绒主产区按照‘优质优价’模式收储,刺激周边绒山羊优质原绒集中流向我旗羊绒市场。加工后的羊绒除了售往全国各地,还有一部分能够远销到俄罗斯、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内蒙古劲牛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现代化梳绒厂车间主任申明鑫说。


产业融合聚活力,奏响振兴“奋进曲”。如今,鄂托克前旗紧盯富民增收目标不动摇,因地制宜,放大优势,做大做强富民产业。持续培育多元化产品业态,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产业兴旺“领航”乡村振兴,使“生态美环境优、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愿景一步步变成现实。


△鄂托克前旗大地上牛羊成群


田野,孕育着丰收的希冀;牧业,正走出铿锵的步伐。从“传统农牧业”到“现代农牧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从“单一生产”到“多元发展”,鄂托克前旗正沿着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品牌化经营的路子,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让现代农牧业发展尽享朝晖。


图文:白亚梅

监制丨康世平
主编丨苏媛
审核丨张有林
丨刘隽柯




往期回顾

01

【盘点2024】鄂托克前旗:久久为功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02

鄂托克前旗:以“三改革”促“三提升”保障辖区煤炭安全稳定供应

03

鄂托克前旗:探索“1+2+3”新模式 让健康宣讲焕发新活力

04

【盘点2024】鄂托克前旗:全力书写人才“引育用留”文章,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鄂托克前旗发布
主流媒体 权威之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