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立足吉林省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定位,推动构建粮食产业全链条金融政策和产品服务体系,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保障能力。截至三季度末,吉林省粮食安全领域贷款余额2393亿元,同比增长16.2%。
一、着力做好“耕地保护”,强化金融创新赋能
一是创新支持黑土地保护金融产品。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制定金融支持黑土地保护政策措施,指导银行机构创新开办“银政保担联动+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嵌入”等黑土地保护专属信贷产品,提高保护性耕作主体授信额度和综合融资成本优惠幅度。截至9月末,累计发放黑土地保护类贷款105.6亿元。二是创新金融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模式。指导银行机构深入对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储备库,运用“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收入反哺”“高标准农田建设合同+回款账户闭合管理”等模式,探索构建“高标准农田+公司+银行”的市场化信贷导入机制,并以项目建设财政补助资金和项目远期收益为还款来源,提升信贷支持农田农地建设改造的商业可持续性。三是优化金融支持土地综合整治服务方式。针对盐碱地改造项目前期投入治理、后期分批获取收益的经营实际,积极指导银行机构为盐碱地改造类企业开发设计与经营周期相匹配的“先息后本”信贷产品,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截至9月末,全省农田建设贷款同比增长60.2%。
二、着力支持种业振兴,加强服务政策保障
一是积极开展专项支持行动。开展吉林省金融支持种业振兴专项行动,完善种业基地、种业阵型企业融资需求共享机制,指导银行机构深入对接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以及“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并将银行机构支持种业振兴情况纳入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考核评估重要参考。截至9月末,全省种业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6%。二是实施差异化信贷支持。引导银行机构优化客户分类标准,将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种业优势阵型企业列为支持类客户,对符合条件的种业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利率支持。结合相关企业融资特点,推动开办植物新品种权质押、种业订单贷以及固定资产抵押等信贷产品,重点支持制种育种企业和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等。三是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指导银行机构推出“强种贷”产品,推动省农业农村部门对申请该类贷款的种业企业最高补贴40%利息,并对银行不良贷款提供最高1000万元风险补偿。
三、着力培育科技创新,发挥金融政策合力
一是完善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立“央行低成本资金+财政贴息奖补+低费率融资担保”的农业科技企业贷款政策扶持体系,重点支持农机装备制造等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截至三季度末,全省农业科技类贷款是去年同期的4倍。二是拓宽农业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债务融资工具支持作用,建立债务融资多方联动、优选入库、业务协同、宣传培训的“四项机制”,会同有关部门优选农业科技企业纳入“吉林省债券融资项目储备库”。三是积极支持智慧农业和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指导银行机构通过与农业科技企业签署认股选择权贷款协议,给予企业授信额度,支持农业科技开展秸秆监管、黑土地保护等智慧农业项目。鼓励银行机构深入对接农机管理平台,依托国内农机具交易流转生态体系,推广“农机e贷”等农机具线上抵押贷款业务。
四、着力做好强链补链,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积极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印发《关于吉林省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实施意见》,多举措引导银行机构提升规模化经营主体金融服务质效。推动打造省、市、县、乡、村互联互通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平台与银行、农业担保等机构联动。推动农业农村部门对主体粮食种植面积750亩以上的流转耕地贷款,按期限给予不同比例贴息。截至2024年9月末,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二是支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吉林省“千万头肉牛”“千亿元人参”等农业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建立“强牧贷”“吉农牧贷”等畜牧业风险补偿基金,积极发展“创业担保基金+财政贴息”等财政金融联动支持模式。鼓励银行机构探索开办畜禽活体、人参存货以及水域滩涂使用权等抵质押贷款,提升相关种养殖主体贷款可得性。三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出台金融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对农产品加工项目新增生产性固定资产贷款,按照分档递进原则,给予企业1%-1.5%的贴息补助。组织银行机构聚焦玉米、肉牛、人参以及渔业等27个乡村特色产业,按照“一业一策”原则,打造农产品加工业特色化融资模式,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生态食品供应链体系。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
编辑:刘梦薇 余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