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来运转心相联
你的“联”来了
新迎新春
春联,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历经千年风雨,渊源深远。早在秦汉时代,人们便在桃木板上雕刻神荼与郁垒二神,祈求驱邪避灾。此后,春联的雏形逐渐成型,宋代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熟知的春联,而文人墨客更是借此笔墨挥洒,书写出满含吉祥、喜庆的辞章。
进入信息化时代,春联的意义也悄然发生变化。它不再单纯是驱除晦气、迎接新春的符号,而是成为了当代人心中“年”这一文化符号的独特表达方式。每一幅春联,都是一份深情的祝福,是人们借助古老文字与艺术形式传递的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春联的创作,既是一门技艺,也是一种艺术,它讲究平仄相宜、对仗工整,每一字每一句,都仿佛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诉说着世间的万象与情感。
今年,我们鼓励大家发挥创意,自由发挥,书写属于自己心中的祝福——不拘一格的“对对子”,以独特的笔触表达自己对新一年的愿景和期待。
对对子,也叫对对联,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承载了千百年来的智慧与情感,犹如一道独特的语言风景线,流淌在每个人的日常里。它不仅是民间喜庆与节日的象征,更是文化共鸣的桥梁,触动着我们语言的神经,激发出无穷的创意与表达。
在古老的对联艺术中,押韵与平仄的讲究,成就了诗词般的韵律之美。即便是当下的小品,四六八句的结构,也无不带有对联的影子。那些幽默风趣、情感深沉的段子,是对对子的现代化呈现,为对联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对子在相声艺术中同样占有一席之地,它将语言的巧妙与机智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生长在曲艺之乡的南开大学,也早已将这份悠久的传统融入日常。相声社团表演妙语连珠,食堂门口、小引河桥头常常可以听见清脆的快板声,伴随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在四季的风里飞扬。
云对对子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这熟悉的顺口溜,带我们回到了儿时的快乐时光。那些简单的词语,像是自然的文化节奏和我们的生命紧密相连,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它们在岁月的积淀中早已在我们的血脉中扎根扎根,温暖而熟悉,似乎每个字都带着一段悠久的文化记忆,连接着我们与山川、与天地、与古老的岁月。
今天,我们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对联上联,期待你的巧思下联,若你有更具创意的对仗作品,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上联,等待有缘人的精彩下联。优胜作品将会展示在后续的推送中,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1、闲聊柴米油盐
2、东来西往卖东西
3、圆圆缺缺天上月
4、一窗月色元无响
5、闲看门中木
6、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7、Ag Zn Na F Ga Hf Mg
8、长长长长长长
小贴士——对联平仄规则
1、上下联平仄相反
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即“仄起平收”。上下联的词组末字或节奏点上的字平仄应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平仄也应相反。
2、基本句式
五言对联:
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七言对联: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3、宽对与拗救
宽对:在一些情况下,对联允许“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在五言对联中,第一、三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但第二、四字的平仄必须严格遵守;七言对联中,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但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严格遵守。
拗救:如果在句中某些位置的平仄不符合常规,可以通过调整其他位置的平仄来进行“拗救”,以保持整体的平仄平衡。
4、避免三平尾和三仄尾
三平尾:下联的最后三个字不能都是平声。
三仄尾:上联的最后三个字不能都是仄声。
5、平仄声调的判断
新声:在现代汉语中,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为平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为仄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策划 | 张淼 胡牧涵
文案 | 张淼 蔡鼎一
编辑 | 杨童
审核 | 张思一 刘瑞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