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在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以下简称复兴城)内,一片繁忙而充满活力的景象映入眼帘。
俯瞰日新月异的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康登淋 摄
星宙之形(海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彭程正在与团队商量3D模型方案。作为我省“来数加工”的首单业务,该企业为日本一家公司提供了3D资产模型授权、定制化采集和制作、3D场景地编等数字资产加工服务。
“首单业务落地后,我们还与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公司以及当地‘数字游民’开展业务合作,为数据出海的进一步扩展打下坚实基础。”彭程说。
这样的发展活力,正是海口市龙华区以园区经济驱动自贸港建设的生动写照。2024年,复兴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20%,总营收1650亿元、增长15%;龙华数字经济产业园新增市场主体200余家、营收超35亿元;龙华文化产业园新增市场主体400余家、营收超90亿元。园区已经成为自贸港政策落地见效的“最佳观察窗口”。
2月9日,正值周末,位于海口市龙华区昌学村、保明村的龙华动漫产业园又热闹起来,丰富的动漫元素吸引了不少动漫爱好者前来拍照打卡。
海南漫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易慧介绍告诉记者,“我们以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短剧、影视、自媒体、AI+文化、线上教育等数字创意领域为重点,通过业务融合、人才服务及投资入股等方式让入驻园区企业形成以本地‘增量业务驱动’为主的发展模式,从而快速形成独具海南特色的数字创意产业生态体系。”
目前,园区一期(昌学村)引入动漫企业41家、动漫设计人才127人;二期(保明村)已引入数字创意类企业33家,全体系累计营收1.6亿元,去年5月开始境外收入100万元。
俯瞰海口·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项目。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康登淋 摄
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产业园同样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海口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自建成开园以来,已注册企业478家,涵盖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的入驻,不仅为园区带来了丰富的产业资源,也为龙华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一个海口市龙华区政府与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重要项目,我们依托中关村创新资源网络优势,结合海口产业特色,瞄准科技创新前沿领域,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金融服务三大产业,推动京琼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服务链深度融合,不断注入新的创新要素。”海口·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海口市龙华数字经济产业园也累计招商引进天九共享控股集团、长江精工建科公司等2000余家市场主体落户,累计营收超100亿元。
复兴城、中关村产业园、数字产业园、文化产业园等园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龙华区政府的全力支持。
“政府和园区的优质服务、政策支持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复兴城一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舒适的办公环境,还积极帮助我们对接资源、拓展市场,让我们在这里能够安心创业、快速发展。”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龙华区政府从细节入手,精简审批流程、优化金融服务、落实自贸港减税降费制度,吸引了众多企业云集。复兴城产业总经理吴清吉表示:“区位优势+自贸港政策红利+营商环境,以及清晰的产业定位形成叠加效应,使园区创新发展活力涌现。”
在位于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的海口亿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优化游戏内容。海口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苏弼坤 摄
在招商引资方面,龙华区政府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在全国各大城市以及境外开展招商“城市巡介计划”。海口复兴城已先后前往新加坡等地开展招商交流活动,成功签约多家企业及机构。这些合作项目的落地,不仅为园区带来了丰富的产业资源,也为龙华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龙华区政府注重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和引领作用。以复兴城为例,该园区已发展成为海南数字自由贸易港先行区、数字经济总部集聚区和国际离岸创新示范区,为龙华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龙华区政府还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通过建设文化产业园、举办文化创意活动等措施,不断提升龙华区的文化软实力。
龙华动漫产业园二期——保明数字创意街区开街,30余家企业进驻彩色多巴胺色系的共享办公楼。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康登淋 摄
龙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龙华区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同时,还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优质项目,为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从数字经济到文化出海,从制度创新到生态构建,龙华园区集群的发展轨迹,恰似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微缩景观。暮色中的复兴城灯火通明,跨境直播基地的LED幕墙正滚动播放多国语言商品信息,这些园区里跳动的数据流、流转的创意和奔忙的身影,正在书写着新时代的“闯海故事”。
海口龙华:光影交错闹元宵,沉浸入戏赏非遗→
一审:唐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