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追星文化在网络空间蓬勃发展,深受青少年群体的青睐。然而,在追星热潮下,却暗藏电信网络诈骗。一些诈骗分子,利用青少年对偶像的追捧心理,精心设局,诱骗粉丝,特别是缺乏社会经验的未成年人落入诈骗陷阱……
添加“明星”QQ,却牵扯“刑事案件”?
近日,市民王女士(化名)到派出所报警,称自己14岁的女儿小静(化名)在网上追星被骗8000余元。
据了解,小静在某短视频平台刷到一条内含某明星QQ二维码的短视频,称扫码就能添加明星QQ与其互动聊天。见此,小静立即添加了对方。
添加好友后,小静迫不及待地与“明星”聊了起来,而对方也有问必答,这也让小静心花怒放,没想到平时只能在电视、网络上看到的明星,居然能有机会“零距离”交流。实际上,该“明星”是骗子伪装,沉浸其中的小静却浑然不知。
▲骗子伪装的明星QQ号
▲“律师”发送的证件及“报警”回执
看到对方发来的各种“证件“”报警回执单”等证明,小静立即慌了神。为了家长不被“刑事处罚”以及不影响升学,她按照“律师”要求,想办法拿到家长手机,配合“调查”手机支付软件中的资金有没有“涉案”。
拿到家长手机后,小静用自己的手机和“律师”开启QQ视频,方便对方指导小静操作家长的手机。随后“律师”让小静把家长的微信、支付宝里的余额,全部扫码转到指定收款码中,称将资金转过去接受“调查”,待排除“嫌疑”后再“返还”。
▲骗取验证码
▲部分转账记录
当小静准备继续转账时,被其母亲王女士发现。而王女士为验证事情真实性,换号添加“明星”QQ,发现对方还是使用同样的套路话术,小静这才明白自己被骗。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广大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付款码、银行卡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关键信息。
同时,要加强对孩子的防诈骗教育,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孩子充分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教导孩子在网络世界中保持警惕,不随意扫码、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语。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与家长或警方沟通,切勿擅自进行转账等操作。
此外,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避免孩子因追星等原因而盲目冲动,最终陷入诈骗陷阱。只有家长和孩子共同增强防范意识,才能有效抵御诈骗分子的侵害,确保家庭财产安全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广汉公安 使命必达
守护平安 全天在线
点击下方获取更多精彩
投稿请登录平安德阳志愿者平台“新闻征集”栏目
编辑 | 杨偲浛 陈小武 一 审 | 杨偲浛 二 审 | 陈小武
核 发 | 廖培林 来源 | 熊猫反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