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们对美国加征10%关税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制。回望七年前的贸易战,真是世事变迁、沧海桑田。那时,不少人说赶紧跪,鼓吹投降妥协,认为唯有如此方能生存。而时至今日,若仍有人持此论调,只会被视为智障脑残!这种论调已经彻底没有了市场!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国民心理、精神层面的共识和升华,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深沉、最基础、也最本真的蓬勃力量。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2018年国运之战开启以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了升华,可以说,这是我们最大的无形收获。
最近DeepSeek 宛如一颗重磅炸弹横空出世,瞬间让美国举国上下陷入了极度的紧张与焦虑之中,那阵仗,仿佛如临大敌、如坐针毡、如丧考妣。
这背后的真相啊,远没有网上传得那般云山雾罩,归根结底,就是咱们搞出的这个 DeepSeek,彻彻底底地断了老美各路资本家的退路。
诸位不妨上网去探个究竟,瞧瞧这世上那些靠着金融或是科技在短时间内发家致富、赚得盆满钵满的富豪们,他们发财之后都干了些啥?是不是大都一股脑地把钱拿去砸向石油、电力这类重资产了?我可没说全部啊,只是十个里头,起码有八个都是这么个操作。就拿李嘉诚来说,他靠着楼市赚得手软,转头就把大把大把的钞票拿去收购英国的电力、石油以及港口资产,几乎是把鸡蛋都放进了这几个篮子里。还有那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互联网科技领域的传奇人物,当了几十年的世界首富,可您再瞅瞅过去十年,他累计豪掷 300 亿美元,在北美洲大肆购进石油、铁路、农业、矿业等一众重资产,那手笔,真是让人咋舌。
再讲讲股神巴菲特,这老爷子靠着一手出神入化的金融操盘术,在全球股市那可是翻云覆雨、大杀四方,引得无数人眼馋他的发家史,甚至不惜抛家舍业一头扎进股市。然而,巴菲特每赚得一笔丰厚的收益,下一秒就转身扎进重资产的怀抱。1999 年,他大手一挥,花了 12.4 亿美元将搞电力和天然气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收入囊中;2006 年,又出资 34 亿美元鲸吞太平洋电力集团;2018 年,以 18 亿美元拿下 RNG 能源公司的太阳能发电厂;2020 年到 2022 年,更是三次重磅出击,重金入股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累计投入高达 244 亿美元,那真叫一个财大气粗。
这全球富豪们跟疯了似的扎堆买进基建和能源类重资产,难道是因为这些玩意儿比他们的老本行更赚钱?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您想想,这些富豪们的主营业务,随便拎一个出来,论来钱的速度和数量,哪一个不比这些重资产强?就说英伟达吧,2020 年市值才两千多亿美元,到了 2024 年,好家伙,直接暴涨到 3.7 万亿,短短 4 年,跟坐了火箭似的翻了近二十倍。
既然如此,那为啥这些富豪放着自家的聚宝盆不要,非要去捧这些看似老古董的重资产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岁月不饶人呐,市场更是瞬息万变。永远会有人正值青春年少的 18 岁,但从来没有人能在商场上永远保持 18 岁的活力与优势。金融和科技行业固然是赚钱的利器,能让人赚得满钵金银,可哪家公司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能一直顺风顺水、赚得盆满钵满?在这信息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商场如战场,前几年还是行业里威风八面的巨头,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就悄无声息地销声匿迹了。
就说互联网刚兴起那会儿,百度那可是风光无限啊,BAT 三巨头,它稳稳地站在最前头,可如今呢?在头部互联网企业的阵营里,已然被边缘化,成了一个略显落寞的旁观者。再看看曾经的手机王者诺基亚,功能机时代,那可是横扫全球,无人能敌。2009 年,N97 刚上市的时候,售价高达 7000 元,还一机难求,可智能机时代的浪潮一来,它就跟纸糊的房子似的,说垮就垮,愣是一点招架之力都没有,连个预兆都没给人留下。
老话说得好,“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在如今这个快节奏得让人喘不过气的时代,甭管你多有钱、多有能耐,别说三世了,能不能撑够三十年都得打个大大的问号。您知道任正非老爷子对华为最大的期许是什么吗?没有那些个高大上、让人热血沸腾的豪言壮语,就简简单单三个字:活下去。
所以您瞧,越是成功、越是有钱的人,内心的焦虑反而越甚。他们这一代人,靠着早年的积累,舒舒服服地活到终老或许不是什么难事,可他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呢?还能继续享受这份荣华富贵吗?就说刘备,中山靖王之后,名头够响亮吧,可传到他这一代,已然落魄到只能靠织鞋贩履为生,成了个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再说了,就算不为子孙后代考虑,这些富豪们辛苦打拼一辈子攒下的家业,又有谁愿意眼睁睁地看着在自己撒手人寰之后就迅速凋零呢?
那怎样才能让自家的家业打破 “三世而斩” 的魔咒,向着 “百代千秋” 的宏伟目标传承下去呢?
答案就藏在矿山、石油、港口、电力、自来水、农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重资产里。从单纯的投资角度来看,基建类和能源类重资产或许就跟那路边无人问津的石头似的,狗见了都得摇摇头。但您别忘了,只要这世上还有人,人就得吃饭、就得用电、就得开车,哪怕再过 100 年,这些行业也永远不愁赚不到钱。有了这些硬通货打底,他们的子孙后代就能稳稳当当地顶着尊贵的头衔,成为像李爵士、小巴菲特那样了不起的人物。
所以,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那句俗语说得真是在理啊:家有千金,不如日进分文。
瞧瞧老美那边,上流阶层跟走马灯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的人,可为啥洛克菲勒家族却能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洗礼,始终屹立不倒呢?还不是因为他们家一直扎根在石油领域,守着这棵摇钱树。同样的,全球科技界那可是个竞争惨烈的修罗场,巨头们每 20 年就得经历一次惊心动魄的大洗牌,过去这半个世纪,更是换了一波又一波的弄潮儿。可再瞅瞅能源界,排名靠前的那些企业,个个都是百年老字号。埃克森美孚 1870 年就成立了,雪佛龙 1879 年扬帆起航,英国 BP 石油 1904 年闪亮登场,荷兰壳牌 1907 年横空出世,法国道达尔 1907 年呱呱坠地。
不可否认,这些能源巨头在赚钱的速度和数量上,可能比不上苹果、台积电这些科技新贵。但您把目光再往远了放,往后看五十年,到那时候,苹果、台积电还能不能在江湖上留有一席之地可就两说了,而这些能源巨头却大概率还能活得有滋有味,每年雷打不动地为股东们奉上价值不菲的分红,这就是重资产的独特魅力,稳如泰山,历久弥坚。
可能很多咱们国内的朋友都想不明白,为啥 AI 在美国能被捧上神坛,有那么离谱的估值。为啥光一个造算力芯片的英伟达,市值就能在短短四年间如同火箭升空一般暴涨三万多亿美元,这简直就是前无古人的疯狂。那是因为啊,当咱们中国人还在用传统的科技逻辑去审视 AI 的时候,美国人已经偷偷换了赛道,把它当成重资产来运作了。
DeepLearning.AI 的创始人 Andrew Ng 曾经撂下这么一句振聋发聩的话:AI is new electricity,意思就是 AI 是新的电力。啥意思呢?这意味着在他们眼中,未来的 AI 将会像如今的电力、石油、钢铁一样,成为满足人类生活基本需求、延续人类文明存在的中流砥柱,也就是重资产。当下美国各路资本家跟疯了似的蜂拥投资 AI,您就想象一下,要是现在让您入股烟草、国家电网、中建集团,您会傻到拿着市盈率、收益率、增长速度这些指标去算估值,然后一对比,觉得收益率太低,还不如多买几张英伟达的股票吗?但凡脑子正常点的人,都绝对不会干这种蠢事。
所以说,美国资本家们心里打的算盘,压根就不是盼着 AI 能成为下一个苹果或者微软,而是笃定它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石油。这也就意味着,只要美国的 AI 产业能够保住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那他们这些投资人就相当于手握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摇身一变成为新时代的中东狗大户。而那些把真金白银砸给英伟达搞 AI 芯片的资本家们,也将顺理成章地成为下一个埃克森美孚、雪佛龙、道达尔、壳牌,能够稳稳当当地享受超过百年的稳定盈利,如此一来,他们的基业和家族就能如同参天大树一般,根基深厚,枝叶繁茂,传承百代千秋。
而 DeepSeek 带来的冲击究竟有多猛烈呢?就在英伟达还在唾沫横飞地给投资者画大饼,吹嘘着买了它的芯片,未来就能成为重资产巨头的时候;就在美国政府还在扯着嗓子喊,今天投资 AI,明天就能成为独一无二的新时代能源供应商的时候,DeepSeek 却用一场惊艳全球的直播,给所有人现场示范了一下 “水是怎么变成石油” 的神奇戏法,而且还不挑水质,不管是苦涩的海水、浑浊的河水,甚至是让人作呕的马桶水、喂猪的潲水,在它这儿,通通都能变成亮闪闪的石油。您就说,这一幕被全世界看在眼里,以后谁还傻乎乎地去买老美的石油啊?
有道是,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更何况 DeepSeek 断掉的可不仅仅是他们当下的财路,更是他们心心念念、妄图传承百代基业的唯一退路!这怎能不让老美举国上下如临大敌,惶惶不可终日呢?
从2020年疫情开始,美联储就一直在释放天量的流动性堆起了今天美国科技股的极其扭曲,奇高无比价格。但是这个奇高无比的价格之后的背后为什么没人敢做空?因为这扭曲的价格背后不仅是天量的流动性,更是强大的舆论引导和宣传,以及敌对国家短时间无法追上的科技壁垒。本质上西方的帝国霸权是构筑在军事实力、舆论操纵和科技壁垒这三重光环的加持之下的。当然,军事实力更多的可能跟货币以及汇率相关,具体到股票市场相关度更高的是舆论操纵和科技壁垒这两者。很多在金融市场的朋友看到整个美股市场那些扭曲无比的价格,如果单纯只想到丑国人讲故事和包装的能力强,那是不全面的。我们必须要看到,美国金融市场的操纵者们,不是单纯地在讲故事,而是将整个故事包装在一个带有壁垒性质的科技护城河之上的。从计算机浪潮到互联网泡沫,其核心的涨跌过程与这一次的人工智能泡沫在本质上是非常类似的。西方以外的竞争对手为什么想戳破美国的这些泡沫这么困难,就在于美国的这些泡沫并不是单纯地构建在浮沙之上,而是确实有一定相对坚实的基础的。某些具备垄断性和相对独到优势的基础的锚,被做成了标的,而这些拿来做锚的标的是除了美国以外的国家短期内所很难追上的。这也就注定了在若干次的大泡沫之下,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人自己给刺破的。制造泡沫和刺穿泡沫,在本质上都是为了丑国的统治阶级自己获超额的收益。这一次的人工智能泡沫为例,我们已经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到了美国人的套路是怎么样的了。当他们领先的时候,会将自己真正核心的东西收费,然后将相对落后的版本免费推向市场。这样的好处,其一是确保了自己永远比整个市场要领先一代。其二,被释放出来的免费版本,如果它的性能也足以吊打其他国家的话,那么在强大的免费攻势之下,其他国家的竞品是很难生存的。这些所谓的免费版本,其实跟微软当年鼓励的盗版是一样的。微软是盯着大企业来收费,然后纵容个人市场上大量的盗版windows泛滥以提高自己的占有率,最后的结果就是把整个中国操作系统的发展之路给全部扼杀死了。因为国产的操作系统做的再好,短时间内也是赶不上windows的,而一旦市面上大量的盗版windows直接以免费或者5块钱这种接近免费的价格出现的时候,我们是根本没有办法跟他们竞争的。一旦占有率上不去,生态系统就跟不上,一步落后,就步步落后,最后就只能出大价钱,花真金白银来购买这些边际成本接近于零的软件产品,被摁住头接受他们开出的任意价格。而如果是竞争对手开始逐步追上的时候,美国的金融操纵者们又可以制出另外一招大杀器,就是直接将整个泡沫刺破。主动将这些泡沫刺破,好处在于,其一,能在金融市场上狠狠地收割一把这些用真金白银来相信美帝国神话和舆论宣传的大韭菜。其二,可以用对整个赛道进行掀桌子的方式,来将包括中国在内的投入了大量资源在人工智能上的公司直接群体爆破。因为当整个市场的泡沫都破灭的时候,所有的公司在覆巢之下都会没有完卵,整个行业的上下游都会遭受股价大面积的腰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的那些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人工智能这个赛道之上,那么泡沫破灭时,也一定是会被波及的,你所有的投入会变成一个沉没成本,所有的产出会一夜之间一文不值。而美国的资本完全可以在定向爆破完之后,再以一个极其低廉的价格去收购相关的公司。这就是信息革命到互联网浪潮之后,一轮又一轮泡沫和衰退的真相。
有上市公司核心资源的朋友搞起来,一起发财。
1:接5%协转,最好市值50-100亿左右。
2:自有+募集资金,主要参与上市公司控股权交易、定增、并购重组、协议转让代持/买断。等
3:接各种大宗交易。
4:500万以上可以一起玩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