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啊,人就尽量悠着一点,不要在短期里抱有太大的野心和期望,妄图通过搞一把大生意 来完成人生逆袭或债务清洗,越是这样奢望的 越是容易把自己往火坑里引。目前的大环境,我们要的“不是多做对,而是少犯错”。
股神巴菲特,他的财富也是60岁以后开始数值大爆发的,在此之前 他也就是一个普通的美国有钱人,也算得上成功 但绝不至于封神。
而他做的事儿,本质上也很简单,就是持续的在“稳定 正确 长久”的正道上 进行财富滚雪球。
另外,我还要纠正一个很错误的观点,就是“因为钱少 就不把钱当钱”。切记,一个真正对财富有敬畏心的人,在投资时 是不会把2000块和2000万区别对待的。他会同样珍视重视自己2000块的投资,并且付出同样的精力来关注这2000块的增值轨迹。说的再透彻一点,你要先懂的驾驭2000,才能慢慢驾驭20000、200000、2000000...以此类推。
如果你身边的某个人老是战战兢兢的,那他能达到的人生高度可就太有限啦,这种提心吊胆的状态真的要不得。咱们得想法,在心里的欲望和现实情况之间,找到那个刚刚好的平衡点,这可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你就说有这么个人吧,心里头揣着个在金融市场挣它一个亿的大梦想,可手头呢,实实在在就只有 20 万本金。更要命的是,他对这 20 万紧张得不行,稍微亏一点,脑子里就全是半个月工资打水漂的惨样。这下可好,他在市场里每经历一次波动,心里就跟刀绞似的难受。说到底,就是欲望太膨胀,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又太弱,这么大的落差,把那点高兴劲儿全给磨没了。
反过来,同样是 20 万本金,要是只拿出 2 万去投资,对大多数人来说,心态一下子就轻松多了。能做到这点,关键就在于得克制欲望,别掉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巨大落差的陷阱里。
人的欲望就像个无底洞,要是自己没点定力管着,刚开始可能是挺高兴,可过不了多久,就只剩空虚和失落了。我一直觉着,真正的富足可不是光看堆了多少物质,而是有没有让自己快乐的本事,每天吃得香、睡得稳、心里不焦虑也不嫉妒,这看似平常的 “三好”,其实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瞧瞧各个领域的那些厉害人物,他们大多都有一种闲庭信步的悠然劲儿,至少心态上特别沉稳。就拿股神巴菲特来说,别看他管着多得吓人的钱,可他每天在资本市场上操的心,说不定还没有咱们身边普通散户多呢。普通散户常常被股价那点小动静牵着鼻子走,刚错过一波涨幅就懊悔得直跺脚,账面亏一点就整宿整宿睡不着觉;巴菲特呢,一直坚守自己的价值投资理念,根本不为市场短期的热闹所动,一门心思找那些有长期竞争优势、现金流稳稳当当的企业,然后就稳稳地长期持有。他坚信,投资可不是一场拼个你死我活的短跑,而是考验耐力和智慧的马拉松。
要是这会儿还没修炼出这种沉稳心态,不妨试试做减法。
一方面,把那些不切实际的欲望砍掉,别让它蒙住了双眼;
另一方面,适当减少投入的本金,也好减轻风险带来的心理冲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磨炼自己,多问问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走这条路,愿不愿意一直坚持下去,时间长了,答案自然就清楚了。
《孙子兵法》里讲,兵家的最高境界可不是一门心思求胜,而是保证自己不败。这道理贯穿全书,让人深思。可现实是好多人被欲望冲昏了头,一旦动了加杠杆、以小博大的念头,瞬间就被沉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焦虑得觉都睡不着。哪怕一时运气好赚得盆满钵满,心里头的煎熬也一刻没停,满脑子都是怎么赚更多钱,这可就踏上了一条被欲望驱使、没个尽头的歪路。
我有个朋友,辛辛苦苦打拼好些年,加上投资眼光也准,好不容易攒下 6000 万资产。刚达到这个目标的时候,他脑子还挺清醒,知道创业不容易,钱来得艰辛。可后来社交圈子变广了,认识了一帮一天就能挣几千万的商业大腕。这一比,心里就不平衡了,攀比心加上膨胀的欲望,让他燃起一股非挣十个亿不可的劲儿。紧接着,他也不管自己熟不熟悉,跟风一头扎进些新兴领域,想着复制别人的成功。结果呢,市场变化太快,没几年,十个亿的美梦破灭不说,连辛苦攒的 6000 万本金都快折腾没了。
你再往前翻翻历史,明朝的沈万三,富得流油,财富积累的过程那叫一个传奇。可帮朱元璋修完南京城后,他名气、财富都到了顶点,欲望也跟着爆棚。他不光主动提出来要犒赏三军,在好多事儿上还想跟皇权掰掰手腕,这下可好,把朱元璋惹恼了,落得个抄家流放的凄惨下场。沈万三的事儿给咱们提了个醒,不管钱多钱少,一旦被欲望掌控,忘了自己是谁、从哪儿来,灾祸肯定就不远了。
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香港,有个年轻小伙儿叫小李,特别有投资眼光。那时候香港房地产市场刚有点苗头,他就用自己攒的钱,再加上少量贷款,买了几套房子。后来香港经济腾飞,房价一个劲儿往上蹿,他的资产也跟着水涨船高,很快就成了大家眼里的成功人士。可这时候,周围人的吹捧和财富来得太快,让他有点飘飘然了,开始涉足一些高风险的商业投资项目,甚至挪用买房的钱去投机期货。哪成想,市场波动比他想象的大得多,在期货市场亏得底儿掉,为了补窟窿,没办法只能低价抛售房子。短短几年,从有钱有房到几乎身无分文。好在经过这次打击,他意识到心态失衡的危害,重新掂量自己的能力和目标,脚踏实地重新开始,慢慢又走上正轨。
咱做人啊,不管什么时候,都得守着一颗平常心,既不自卑也不高傲,淡然地面对一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话,可别错误理解成追名逐利、要高人一等,毕竟人生来平等,咱们真正该做的是跟自己比,清楚自己想要啥,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地往前走。
就好比说,有个人一开始有 500 万资产,后来运气好,事业顺风顺水,资产涨到 5 个亿,住进了顶级豪华小区。可住进去才发现,周围邻居个个都非富即贵,自己在这儿也就是普普通通一员,没啥特别的。要是让他回乡下找那种所谓的 “存在感”,他估计也没多大兴趣。所以说,千万别把成为 “人上人” 当成奋斗的唯一动力,那可就跑偏了。
每个人性格不一样,肚子里的知识有差别,承受风险的能力更是天差地别,所以,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肯定也是独一无二的。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之道为啥能这么传奇,不是因为它放之四海而皆准,而是因为它和巴菲特自身的特质、投资理念完美契合。
在这个到处都是诱惑的世界里,每个充满诱惑的地方,都像一面特大号的人性放大镜,把人性里最原始、最隐秘、最复杂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你看每次点下鼠标下单,每回股票买进卖出,背后都是人性在激烈碰撞、痛苦挣扎。贪婪和恐惧缠在一起,希望和绝望相互拉扯,大家在财富的漩涡里拼命挣扎,却常常因为人性的弱点陷入泥沼,万劫不复。
人生在世,争与不争、快与慢、舍与得,还有追求完美、互相攀比,这些都是艰难的选择,说到底,都是对自我体系和内心世界的一场深度修炼。
真正厉害的人,绝不是像武松那样,光凭着一股蛮劲、赤手空拳就跟老虎正面硬刚,而是懂得审时度势,巧妙避开危险的 “危墙”,或者动动脑筋,另辟蹊径,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安稳。
就像邻居家的小孩子听完《水浒》说的:“武松要是碰上更凶猛的东北虎,打虎英雄的传奇可能就没了,世上就又多一个老虎伤人的悲剧。” 可见,生活里好多境遇都藏着风险,咱们看到的好多成功,往往只是幸存者偏差和运气好罢了,毕竟碰上啥样的事儿,很多时候不是咱们能控制的。所以啊,人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紧紧管住内心的欲望洪流。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只有把控好欲望,修炼好内心,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向,才能在这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上,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一笔。
有上市公司核心资源的朋友搞起来,一起发财。
1:接5%协转,最好市值50-100亿左右。
2:自有+募集资金,主要参与上市公司控股权交易、定增、并购重组、协议转让代持/买断。等
3:接各种大宗交易。
4:500万以上可以一起玩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