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经典】五代十国·荆浩《匡庐图》

文化   2024-11-04 21:56   山西  


 

作者简介


荆浩

〔五代•后梁〕字浩然,隐于太行山之洪谷,因号洪谷子。河南沁水(今济源东北)人,一作河内(今沁阳)人。博通经史,善属文,书法学柳公权,工画佛像,尤妙画山水。尝语人曰:“吴道子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山水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其山水可称唐末之冠,善云中山,山顶四面峻厚。关仝尝北面事之,为范宽辈之祖。着有笔法记一卷行世。‍‍‍
荆浩博通经史,博雅好古,为躲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 。善于山水画,师从于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 。




 


五代十国·荆浩《匡庐图


 

绢本 立轴 设色 185.8x106.8 厘米

简要介绍:
根据画中右上方传为元文宗的题字“荆浩真迹神品”,历代藏家都认为这是第十世纪隐居在太行山的画家荆浩作品。他至少从十二世纪起,便被视为华北山水画的创始者。 画中上半部质理坚实而又各自独立的群峰,虽然看来颇为古老;但下半部空间连续感的处理,及水口波纹等细节的画法,则接近〈万壑松风〉。画中隐居、行旅与家庭生活的组合也类似〈早春图〉。这可能是十二世纪所追想的荆浩风格。
此图据元代鉴赏家柯九思题识,画庐山(在江西九江县南)之景。山势耸直,层层叠叠的形成了巨壑,山与山之间,以深浅多层次的渍染表现出空间。皴染的笔法短促圆转,山石有著苍劲古老的感觉,是一幅早期山水画的杰作。旧传荆浩作。荆浩(活动于西元十世纪上半),字浩然,河南沁水人,隐居于山西太行山之洪谷,自号“洪谷子”。善山水画,特别讲求用笔之方法与墨色的变化。(台北故宫官网)

款识题跋:

题跋: 本幅: 荆浩真迹神品。(印记:御书之宝);

本幅: 翠微深处著轩楹。绝磴悬崖瀑布明。借我扁舟荡空碧。一壸春酒看云生。蓟丘韩玙题。(印记:庭玉父章);

本幅: 岚渍晴熏滴翠浓。苍松绝壁影重重。瀑流飞下三千尺。写出庐山五老峰。柯九思题。(印记:柯敬仲氏);

本幅: 虚斋敞设櫩楹。饱参山秀水眀。仿佛白云深处。招携匡俗先生。昭邱雾锁岚浓。素瀑龙飞练重。坐我画禅书室。对他栖隐炉峰。乾隆御题。用幅间旧韵。(印记:乾隆宸翰、几暇怡情);

本幅: 倚空岚翠浮楹。瞥见庐山眼明。却羡江边五老。香烟供养云生。飞泉喷沫晴浓。隔断尘寰数重。想得幽栖洪谷。神游侧岭横峰。臣梁诗正恭和。(印记:臣梁诗正、朝朝染翰);

本幅: 湿翠晓扑虚楹。飞云乍暗乍明。远浦一篙春水。浔阳江上潮生。锦屏九叠烟浓。玉瀑三峡浪重。草堂莲社何处。钟声只在前峰。臣汪由敦恭和。臣汪由敦恭和。(印记:臣由敦、敬书)

钤印:

收藏印: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乐寿堂鉴藏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收传印记:蕉林,观其大略。







 


细节欣赏










 


    往期链接     


【仰望经典】五代十国·李赞华《东丹王出行图》
【仰望经典】五代十国·滕昌祐《牡丹图》
【仰望经典】五代十国·滕昌祐《芳实藏甘图》
【仰望经典】五代十国·王齐翰《勘书图》
【仰望经典】五代十国·王齐翰《仙驭奇禽图》
【仰望经典】五代十国·王齐翰《荷亭婴戏图》
【仰望经典】五代十国·王齐翰《四皓图》
【仰望经典】五代十国·王齐翰《挑耳图》
【仰望经典】五代十国·王齐翰《采芝仙图》
【仰望经典】五代十国·珪观《山水图》
【仰望经典】五代十国·石恪《二祖调心图》
【仰望经典】五代十国·石恪《应真画像》
【仰望经典】五代十国·罗塞翁《儿乐图》
【仰望经典】五代十国·胡虔《番部雪围图卷》
【仰望经典】五代十国·荆浩《归棹图轴》
【仰望经典】五代十国·荆浩《青绿山水页》
【仰望经典】五代十国·荆浩《渔乐图》




掃描二維碼關注懷冰文創淘寶店鋪

掃描二維碼關注懷冰文創微店

掃描二維碼關注懷冰微信平臺

掃描二維碼關注懷冰今日頭條


聯繫懷冰:
E-mail:hbyss@126.com/461588850@qq.com

電話:0351—4122070/13303404801
地址:太原市并州北路91號金港國際B座1706室


懷冰
重现唐风晋韵风采 还原古贤今人水墨 打造特色书画礼品 传播晋善晋美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