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旅行者”练习
文摘
生活
2024-07-22 21:46
广东
以前来过一次江下村,留下的印象是:这个村居住着畲族人,村口有个石头垒成的寨门建筑,房子墙面上的装饰纹样符号(我猜应该是畲族的文字之类)……今年七月初,正值荷花盛开,我借着做活动的机会,再次来到村里。村里的主路旁种了很多种果树,银杏果也比其他地方长得更大颗。村委会的二楼居然还有一个畲族博物馆,收集了一些祖先的生活用品,方便大家了解畲族文化。走近荷田,观察和欣赏荷花荷叶,挨着荷田的是一条河流,架着一座铁索桥……适逢小暑节气,天气炎热,在村里逗留的时间短暂,走得有些匆忙。回到家,才觉察自己并没有好好地观察,有种旅游拍照的游客感觉,有些不爽。既然成了“游客”,内心想着能否做个有观察的“旅行者”,抱着这样的心态,又回顾了江下之行,希望至少能整理出这场旅行中最有触动的几个点,自我安抚。最吸引我的还是墙上充满神秘色彩的纹样符号,也是在朋友的分享下,多了一些了解,然后又去博物馆查阅资料,才算对它有点了解。这些纹样是畲族“花带”上的图案,畲族的男女喜爱用花带作裤腰带、围裙带,花带用五色丝线织成,带心以黑白两种丝线织出图案和文字。最具特色的是大花带,畲民出门做客,会精心打扮,把大花带系于腰间作束腰。未婚姑娘相亲中意后,将大花带作为定情信物赠予意中郎君。再看畲民的新房,无异于给自家的房子也“穿”了一条大花带,瞬间感受到畲民的自重和可爱。当我去记录时,没有选择绘画,而是找来了去年夏天做蓝晒剩下的边角料作“织带”,用白色棉线缝出她们的图案,也是因为图案的独特性和不复杂。缝制的过程有点漫长,当一件事慢下来的时候,我的大脑就在胡思乱想:她们是怎么想出这些图案?她们的图案是菱形的是不是和编织的限制有关?她们在织布的时候是不是会考虑怎么走线更加节省丝线(也是女性间做女红的能巧体现)?这些可不是我在画的过程中容易思考到的,不免感到几分庆幸。凤凰是畲族的吉祥物,寓意幸福、光明,在村里随处可见。我为活动绘制了凤凰的新图样,刻制了一枚橡皮套色印章,蓝、红色是畲族人常用的颜色,平时难以搭配的色彩在民族文化里却是和谐而充满美的力量。荷花是活动的自然主题,我也借机对荷花的自然知识有了更多的认知和了解,不再止步日常对荷花外在所见的惊叹和赞美。旅行,是这个时代很容易获得的体验,地域文化的差异和消费的多样化,带来的满足感不一定是高的,从一个扎根的地理位置移动到一个陌生的地理位置,如果没有认知上的交集和碰撞,很难建立起地域上的连接,也很难融入和理解异地的风俗文化和生活结构,最终,身体到达过的地方,心灵未曾远行。感谢这次行走和观察的练习,我和那里的土地有了连结,和那里的人文有了一次跨时空的神交(即使我并没有和当地的畲族村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