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周总理签署的国务院奖状,见证湛江“十岛联一”往事

政务   2024-10-17 08:30   广东  

湛江市坡头区南三岛

偏安于祖国大陆最南端

南三岛自然环境优美

是白鹭等大群海鸟觅食栖息的好地方
66年前

南三人民公社荣获过一张国务院奖状

签发人周总理的名字赫然其中


国务院奖状
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雷东县南三人民公社
总理 周恩来
1958年12月


当时的受奖单位是雷东县南三人民公社

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海岛公社

为何能获此殊荣?

这便牵出70多年前

南三岛以“愚公移山”精神

建设“十岛联一”工程的往事


8年时间,自带口粮筑建堤围



终将10个小岛联成一个大岛

据清光绪《吴川县志》“全境图”记载:南三是由北颜岛、田头岛、南滘岛、凤辇岛、地聚岛、巴东岛、五里岛、黄村岛、调东岛、北涯岛、特呈岛等11个小岛和部分陆地组成。后来,特呈岛从南三岛析出,南三10个岛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联岛之前的南三岛地图。
在地理位置上10个小岛互不相连的,孤悬于大海。土地干旱贫瘠,每当台风、大潮来袭,庄稼被淹没,房屋被冲塌,频频受灾。岛上交通落后,退潮时可从两岛间水最浅的地方,徒步涉水而过,涨潮时则要靠渡船。从东部灯塔岛到市区则要横渡龙起滘、田头滘、凤辇滘、木历滘、调东,然后再坐船才能到霞山,交通极不方便。要从根本上改变南三岛贫穷落后的面貌,就要联岛造田。

联岛工程示意图。


新中国成立前,南三岛人民为发展生产,养活自己,自发地以村或姓氏或单家独户地在岛上围海造田。

新中国成立后,海权收归国有,为大规模联岛工程创造条件。解放了的农民逐步走上合作化道路,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迫切要求联岛造田。

一场声势浩大的围海战斗在这些岛屿上打响了!南三区人民政府应人民群众的要求,从1950年开始,便组织农民利用冬闲时间进行堵岛造田。1954年南三区委、区政府根据原雷东县委指示,果断地作出《把十个小岛联成一个大岛》的决定

南三人民肩荷锄头,自带口粮筑建堤围。


1950年到1958年八年的时间里,南三人民肩荷锄头,自带口粮筑建堤围48条,合计49.36公里,扩大土地面积3.59万亩。经过人工筑堤逐个连岛,于1958年10月终将南三连成一个大岛,并在沿海沙滩上营造起防护林带。

南三岛。彭镇强 摄


如今的南三岛,千顷良田,海清沙白,景色秀丽。2011年,南三大桥通车;2023年,鹭洲大桥的通车,连接了南三岛与大陆,结束了它孤悬大海的历史。

鹭洲大桥。杨证民 摄

日夜突击,与海水赛跑



再现当代“愚公移山”精神
联岛造陆,向海要土地,作为改变南三岛贫穷落后面貌的主攻方向,党员干部深入工地与农民同食、同住、同劳动,日夜苦干,修筑了一条又一条联岛大堤,也涌现出一批英雄集体和个人。

修筑联岛大堤。

在堵光明围时,有个日夜走在工地前面的钟世瑞队,队员都是来自重灾乡的五里乡民工,个个勇猛如虎,挖土挑泥,行走如飞,平均每人每天做土方3立方米,是工地的先进分子,获得飞机队的光荣称号。

有次钟世瑞队的队员睡到半夜起来小便,见到月明如昼,以为是天亮了,回去悄悄地一个个叫醒队员开工,他们紧张地干起来了。

五里乡民工郑美棠挑泥常比别人多一倍,边走边鼓励大家:“为子孙后代幸福猛冲呀!”后来“猛冲”自然成了他的绰号。

1956年2月21日,是光明堤堵口的日子。寒潮却突然来袭,气温仅有 5℃~6℃,海水刺骨般的冰冷,然而潮水不等人,此时正是平流,是合龙的时机,堵海工程总指挥邹监理托起沙包,纵身走进寒冷刺骨的海水中。

民工们在湍急的海浪中投放沙包。

500多名突击队员相继跳进湍急的水流中,手挽手,在堵口处筑起一道“人墙”,挡住急流。两岸的民工和船只趁着急流被挡住的时刻,丢下沙包,有的人在水里冻僵了,但仍坚持不上岸,有的冻昏了,救上来喝了两口姜糖水暖和过来又跳下去,就这样,人们一口气就干了6个小时,终于胜利合龙。

如今的百度地图上,南三岛已联成整体。


南三岛人民用肩膀挑出一条条围海大堤

改变了南三的地理环境

为后世围出了宜居家园

南三人民充分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在这条艰苦奋斗的路上,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湛江发布编辑部
采写/编辑:周梦雅
校对:冯志坚
审核:刘稳
来源:文字参考《南三岛志》




湛江发布
关注湛江发布,读懂湛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