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教官读不懂名字的河北地质大学,那个“质”真的长得像“贸”吗?很多学子不由就联想起了当年的石家庄经济学院,谈一下当年更名的是是非非!
有位河北地质大学的学子这样描述:当年大一军训,主持军训事宜的教官一直误认为河北地质大学是“河北地贸大学”,其实并不是教官文化水平低,而是因为那个字写的实在太像“贸“了。从“贸”联想的贸易,顺便就不由自主的联想起来学校的前身石家庄经济学院,如果真的叫“河北地贸大学”,涵盖地质和贸易两大标签,或许也是一件好事嘛!
那么对于学校而言,好好的石家庄经济学院,为啥要改成,冷门的地质大学呢?其实对于学校而言,这真的是一把辛酸泪,前身就是河北地质学院,后来努力决心更名石家庄经济学院,用了10年,重新升格河北地质大学,这明明就是吃了“回头草”嘛。从改名的方面来说,这明明就是大忌,为啥河北地质大学会做出如此惊人的操作呢?这就要从学校的历史谈起……
其实对于石家庄这个城市而言,河北地质大学原本是一个“外来户”,是从河北张家口市下属的宣化迁过来的。当年在宣化时,它只是一个中专院校,命名为宣化地质学校,虽然成立的很早,但是当年北京已经有了北京地质学院,因此宣化地质学校主要的目的是为地质行业提供经济人才。
很多人就纳闷儿,为啥宣化地质学校没有将精力集中在地质专业上呢?其实宣化地质学校是地质和经济两条腿走路。因为在早些年,每个部委基本上都是一个小社会,尤其铁道部最为明显,全国各地都有很多的铁路小学,铁路中学,铁路医院。而在铁道部高校圈有一所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就是培养经济人才的,另外还有煤炭师范学院,当年的上海铁道医学院和南京铁道医学院是为铁道部培养医护人才的。
宣化地质学校和中国煤炭经济学院性质是一样的,因此直到1971年才升格为河北地质学院。到1978年西安地质学院成立之后,才形成了地质部五大高校的说法。其实早些年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成立的三大地质学院,这才是地质部高校中的中坚力量。
这三大地质学院分别是北京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和成都地质学院。而上世纪70年代,河北地质学院之所以异军突起,其实是因为北京地质学院被下放,当时北京13所著名高校外迁,因此距离北京不远的,河北地质学院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北京地质学院的作用,一时间过得风生水起。
不过好景不长,1977年全国高考恢复,1978年那些外迁的京校纷纷要求重回北京,当年的北京地质学院已经落户武汉更名武汉地质学院,不过也在这一潮流下建立了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院,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在这种情况下,河北地质学院在宣化就变得有些鸡肋,毕竟大家都是同类型的高校,总要考虑布局的问题。到1985年,河北地质学院迁移到了省会石家庄这个大城市。当年石家庄的经济搞得确实红火,在北方也是比较知名的,河北地质学院当年的选择可以说是高瞻远瞩。
而到了1996年211评选的关键时期,很多高校都在合纵连横,为211名额奋斗,河北地质学院自然没有211大学的实力,合并呢在石家庄又找不到合适的高校,因此只能自力更生。学校当时换了一种活法,既然咱的经济专业比较强,那咱就更名石家庄经济学院,未来能够更名“石家庄经济大学”也是很霸气的校名。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石家庄的经济早些年比郑州还要强,不过后来慢慢的就不行了,在省内也被唐山市超过。在这种情况下,石家庄经济学院这个校名就有些尴尬了,不过当时学校并没有完全放弃经济这个热门专业,而是想脱掉石家庄这个标签。据说当时学校想更名华北工商大学,但最终没有申请这个霸气校名,原可能是知道“华北”校名申请不下来,最终放弃了。
2016年石家庄经济学院正式更名河北地质大学,重拾地质标签,不过由于学校的经济类专业比较强,因此很多排行榜还是将河北地质大学归类到财经类高校中。
其实选择地质类进行突破对于学校而言也是一步妙棋,虽然地质类比较冷门,但是在国家层面上很受重视,容易得到支持。当年地质部五大直属高校中,中国地质大学拿到了21名头,长春地质学院并入吉林大学,更进一步成为985大学,而西安地质学院也选择加入长安大学这艘211航母中。2017年,已更名成都理工大学的原成都地质学院更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入围双一流。
这么来看的话,河北地质大学前一年选择重拾地质标签其对高校政策的洞察力绝对是非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