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大学校友总会· 联络服务每一位重大人·
2024年,重庆大学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研平台打造、重大项目建设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学校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研领域的丰硕成果,也为重庆大学建校95周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集群,科研平台添动力
日前,重庆大学科学中心建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即将全面投入使用。该中心是重庆大学有史以来最大的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平台于一体的科学实验中心,建成投用后,将为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有力平台支撑。
重庆大学科学中心建成效果图
科学中心建设只是重庆大学众多高能级创新平台中的一个。近年来,重庆大学高度重视创新平台建设,并通过实施“一室一策”战略,加速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上打造标志性成果,嘉陵江实验室、明月湖实验室、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成功揭牌启动。重庆大学还发挥超瞬态实验大科学装置、空间太阳能电站等众多高能级创新平台集群优势,全面赋能学校科研工作。
“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凝聚了共识、指明了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表示,重庆大学将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持续推进包括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内的高端创新平台集群建设,为高质量建设“百年新重大”增添动力活力,全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育人水平。
年度国家重大项目21项,实现历史新突破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重庆大学科研经费再创新高,全校科技总经费突破40亿元。在国家重大项目的争取与实施方面,重庆大学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共有2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项目答辩通过;在基础研究项目方面,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在横向研究项目方面,学校承担千万级以上重大横向项目7项。这些数字彰显了重庆大学在科技创新和科研攻关方面的雄厚实力。
2024年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由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杨庆山教授牵头的项目“高层建筑风振分析理论与降载减振技术及其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历经20余年研究与持续攻关,创新发明了系列风洞实验装置与技术,提出了气弹风振响应分析理论,建立了不同工程条件下的高层建筑抗风设计方法,形成了系列经济、高效降载减振技术。
杨庆山团队获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研团队在做研究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拓宽科研新路径
近年来,重庆大学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实施“头部企业”工程。2024年与赛力斯、中国商飞等6家头部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联合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合作头部企业累计达30家,头部企业工程生态初步形成。
重庆大学深入推进实施“头部企业”工程
学校还积极加强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全面融入“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加快提升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主办“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暨“一带一路”大学与可持续发展大会等活动,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国际化进程。
“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暨“一带一路”大学与可持续发展大会现场
科普创新实验室成立大会
此外,重庆大学还成立“科技工作者之家”,开展“科创会客厅”“科学读书汇”品牌活动,凝聚全校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学校科学创新和实践。
编辑|江凯齐
图文来源|新华社 重庆频道
往期回顾
重庆大学校友总会
联络 服务 发展 共赢
凝聚校友之力 构建校友之家
风华重大幸与君同 青春昭华筑梦为弘
设置“星标引导”,第一时间接收更多校友资讯
长按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入重大校友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