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绿水之间,汉源,这座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县城,正焕发出健康的光彩。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奠定健康基石
汉源县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拥有壮丽的山水风光和宜人的气候条件。这里阳光充足,年均日照时数达1450小时,年均气温2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40天以上,素有“攀西阳光第一城”的美誉;这里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丰富,荣获“中国天然氧吧”、“国家卫生县”、“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等称号;这里水质优良,大渡河、流沙河等水系纵横交错,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饮用水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汉源县建设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试验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断健全的政策保障机制
推动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了工作合力。制定健康政策74条,建立覆盖乡镇、机关等283个单位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和以县疾控中心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205个纵向到底的专业网络。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将健康事业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优先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健康产业等方面的投入。整合投入健康事业资金5.85亿元,狠抓健康促进场所、健康文化、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培育和建设,健康汉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果。先后创成国家级健康促进县,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不断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
守护百姓健康
一是具有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了以2家三级乙等县级医院为龙头、2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技术指导,18家乡镇卫生院为枢纽、3家民营医院为支撑,118家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二是积极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形成了1个医管委、2个总医院、19个成员单位的“1+2+19”的医共体构架。三是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县重大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健康意识、健康水平大幅提高。我县人均期望寿命达79.48岁,已连续4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14.5%,孕产妇死亡率为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94‰,婴儿死亡率为3.94‰,健康素养水平达27.7%。
不断创新的健康管理模式
提升健康素养
创新推动健康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一是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了147个由医生、护士、公卫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评估、健康指导、疾病预防等,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二是推进健康促进与教育。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健康活动等形式,广泛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是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居民可通过手机APP预约挂号、查询检查结果、在线支付等,减少了排队等候时间。医疗机构可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医疗质量的实时监控,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蓬勃发展的健康产业
助力经济增长
一是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依托汉源湖、轿顶山、大相岭等旅游资源,打造了一批集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和康养基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康体养生。二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汉源是“中国花椒之乡”“中国甜樱桃之乡”“西部花果第一县”,花椒、甜樱桃、苹果、梨等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通过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了农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是发展中医药产业,初步形成纵贯全县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带。共培育中药材林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25家,建设200亩以上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打造8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区,川牛膝、当归等16种中药材种值达3.4万亩;建成全省最大的花椒种子资源库及13.42万亩花椒产业基地。
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
营造健康氛围
一是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建成体育公园1个,多功能体育馆1座、健康步道3条,全民健身中心1个、健身广场55个,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健身环境。二是举办体育赛事活动。通过举办全民健康运动会、全民健身跑活动、老年人运动会、汉源湖马拉松赛、环茶马古道自行车赛、篮球赛等体育赛事,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参与,营造了浓厚的体育氛围。三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汉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县通过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主题活动、汉源湖渔文化月活动、汉源县端午主题实践活动、汉源祭孔典礼民俗活动等传承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展望未来,汉源县将紧盯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工作不动摇,探索新经验、创新新模式,持续促进养老、医护、旅游、休闲“四位一体”融合发展,持续加大健康场所和健康网络建设力度,高效做好健康汉源工作,高质量推进“阳光康养城 宜居新汉源”建设。
来源:健康促进处
编辑:易慧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