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作者:国学生活·冰莹
《增广贤文》中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生活不是童话,聪明的人都懂得一件事:
过程竭尽全力,结果顺其自然。
就如莫言所说:“人生四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人生在世,要明白不尽如意的生活常态,保持尽其当然的生活状态,拥有顺其自然的良好心态。
如此,人生才能无悔,生活才能从容。
不尽如意,是人生的常态
古人云:人不如意,十之八九。
世间万物,不可能件件如意,人生在世,总要习惯事与愿违,明白世事不尽如意,才是人生的常态。
历史上,官渡之战的结果出人意料。
袁绍率领十万精兵,战马两万,而曹操军队人数不足五万。
双方兵力悬殊,最后的结果确是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
然而,经此一战,袁绍无法接受战败的结果,从此一蹶不振,对内无法稳定军心,对外无心抵御曹军。
于是两年后,曹操夜袭乌巢,袁绍北逃,没多久便因病去世。
有人说:官渡之战后,袁绍如果能心态稳定,回到北方休养生息,还可与曹操抗衡。
但哀莫大于心死,一代名将,称霸四方,难以接受战败的结果,所以经历一次坎坷,便彻底倒下。
殊不知,人生本就一波三折,不尽如意才是人生常态。
路遥说:“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满意。”
人生在世,如果不能接受事与愿违,只想轻而易举的得到立竿见影的回报,只会换来更加大失所望的结果。
生活没有那么多得偿所愿,往往一腔热情被注冷水,一番努力付诸东流,只有懂得生活规则,才能更好适应生活。
比起抱怨世界不公,不如调整平常心态;与其埋怨生活亏待,更应懂得生活常态。
尽其当然,是最好的状态
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叫纪昌的人,想拜神箭手飞卫为师。
飞卫说:“学射箭首先要学眼力,要能盯住某物不眨眼。”
纪昌回家后,目不转睛地盯着织布机的锥刺。
坚持两年后,即使有东西挨着睫毛,他也毫不眨眼。
飞卫又告诉他:“还要能视小为大。”
纪昌回去后,抓了一只虱子,每天注视它,三年后,纪昌眼中的虱子像车轮一样大。
纪昌对准虱子,一箭射中虱子中心,飞卫听后说:“你已经学会射箭了。”
外人总会用结果衡量行为的功过,但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过程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看似纪昌花了五年的时间,做了与射箭毫不相关的事,但正是这五年竭尽全力的练习,才成全了他的理想。
《战国策》中同样记载了一个学箭的故事:
楚国养由基,有百步穿杨的美名,有人慕名而来,想拜师学艺。
于是养由基让他盯着针眼,还给他一块石头,练习臂力。
那人不解:“我是来学射箭的,这些有什么用?”
养由基回答:“我在教你射箭的精髓。”
坚持了几天,那人觉得自己箭术没有明显变化,便不愿练习,最终不了了之,什么也没学成。
《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凡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人,在付出一点后,便急着看到结果,结果只会半途而废,最后一事无成。
而越是成功的人,越是懂得戒骄戒躁,潜心修行。
正所谓生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放任自己得过且过。
而是懂得不论何时,何种结果,都要尽其当然,保持付出的状态,如此,才能使人生立于不败之地。
努力的本质,是为了不让自己陷入绝境,竭尽全力,也是为了保持进步的状态。
顺其自然,是应有的心态
曾国藩说:“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古代一个书生曾问老师:“先生,以我的才智要努力多久才能中举?”
老师说:“三年。”
那人又问:“如果每日鸡鸣前就起床,狗吠后才就寝,加倍努力的读书呢?”
老师说:“十年。”
那人不解,又问:“如果不眠不休,夜以继日的读书,需要多久呢?”
老师说:“那恐怕与中举无缘了。”
那人疑惑道:“为什么?”
老师说:“过分纠结结果,最后反而落得一场空。”
正如古人所说: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自然,顺其自然。
在过程中竭尽全力,在结果上顺其自然,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王阳明也曾说过:“吾儒养心,未尝离却事物,只顺其天则自然,就是功夫。”
从容,是明白了因果定数;泰然,是懂得了顺其自然。
与其抓着结果不放,不如放下执念,顺其自然,一切终会峰回路转。
▽
庄子曰:“应尽便须尽,无需多复虑。”万事自有安排。
生活不易,如果恰逢不幸遭遇生活的打击,不要沮丧,调整心态,一切都会峰回路转。
如果觉得自己拼尽全力却收效甚微,不要懊恼,你只管努力,结果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人生苦短,世事无常。
看清人生常态,适应世界;保持努力状态,不负自己;拥有从容心态,不惧打击。
只有把握好人生“三态”,落子无悔,问心无愧,才能收获精彩又灿烂的人生!
同意的点个“在看”,请您转发分享给身边更多的朋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作者:珏奕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老子道德经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