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解气!中方当面戳穿美阴谋,罕见放狠话:如果中国参战,局势早已改变

文摘   2025-01-25 13:52   山东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16日在安理会审议乌克兰问题时表示,美国代表在乌克兰问题上持续传播虚假叙事,对中方进行污蔑抹黑,完全不可接受。他表示,美方不仅不反思自身所作所为对冲突爆发和延续至今的重大责任,反而气急败坏,对中方攻击抹黑,这完全是在发泄情绪、转移矛盾、甩锅推责,只会进一步暴露美方赤裸裸的政治操弄和双重标准。

会上,代表跟美方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唇枪舌剑,直接揭穿了美国在乌克兰冲突当中的图谋,更是用大白话告诉在座的各国代表,西方该庆幸中国没有军援俄罗斯。代表指出,美方的观点概括起来无非三点,一是中国向俄罗斯提供了军事补给,二是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政治掩护,三是如果没有中国支持俄罗斯,冲突早就结束了。代表强调,这三点都是彻头彻尾、地地道道的谎言,代表的话可以说是没给美国留任何面子。

俄乌冲突(资料图)

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一以贯之,十分明确,概括起来就是劝和促谈、政治解决。冲突伊始,中方就提出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发出了早日停火止战、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争端的强烈呼吁。近三年来,中方一直在为和平奔走,为促谈努力。

安理会(资料图)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当时冲突刚开始的时候,人们都以为俄罗斯能够快速地拿下基辅,可没想到会变成持久战。而且不仅进展不顺利,甚至还会面临乌克兰军队的反攻,这一切都源于美国和北约的帮助,他们对乌克兰提供了巨额的军事援助,还不断的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这才得以于让乌克兰能够持久作战。反看中国的态度,一直积极的为和平奔走,为促谈努力,可是一些国家总是看不到中国的努力,而不断的抹黑中国。

安理会(资料图)

俄乌打的就是消耗战,由于忌惮俄罗斯有着庞大的核武库。于是,美国就组团全力援助乌克兰,借着乌克兰的人命消耗俄罗斯。在五大国当中,只有中国不想看到冲突没完没了地持续下去,更不想亲自下场。美国却不停地利用舆论手段将中国形容成是一个冲突支持者,美西方还十分可耻地暗示:本来我们能打败俄罗斯,但中国帮助俄罗斯撑到了今天。先不说美西方能不能打败俄罗斯,就说说如果中国真的下场支持俄罗斯,以中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只要找几家工厂,上几条生产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当匈牙利、波兰和捷克共和国加入北约时,很多军事和外交专家就已经警告过,这可能会导致俄罗斯的强烈反弹。然而,美国对这些警告视而不见,继续在东欧加强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美国的意图不仅仅是应对所谓的“俄罗斯威胁”,更是要在欧洲扩大自己的战略控制权。美国经济学家杰也表示,乌克兰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推动北约扩张。

在中国对联合国安理会的表态中,不经意间流露出咱们强大的工业底蕴和无人机的生产能力优势。中国提到每个月能造出10万架无人机,这数字真让人瞠目结舌啊。跟俄乌两边在战场上用的无人机数量比起来,中国的生产能力优势可谓是杠杠的。如今的现代冲突,无人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能够完成侦察、监视、攻击等多样化的任务。中国的无人机生产能力真是庞大,一旦上阵,肯定会对战场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凭借那数量的优势,彻底扭转局势,真让人觉得震撼。

俄乌冲突(资料图)


美国借危机推军工出口,甚至可能有意制造危机,这与中国截然不同。中国始终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我们一贯的政治立场,也是当今国际政治的核心原则,延续了去西方殖民时期的传统。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中国持续强调这一立场,并提醒各方及国际社会:俄乌冲突并非偶然,北约冷战后无限扩张,触碰了俄罗斯底线,乌克兰危机正是北约扩张的直接后果,北约在此事中的行为既不公正也难辞其咎。

从根本上说,俄乌冲突,和近代以来的西方世界中的所有冲突一样,包括一战、二战和冷战,都属于利维度上的利益的争夺。或者说,都因利益争夺而产生。利益争夺之所以会导致大规模的冲突,根源在于,冲突的双方都缺失义维度。从中国的义维度的视角看,因利益争夺而发动冲突,是幼稚蛮夷的。在义利之辨中,义和利并非两个并列的东西,一个是义,一个利。其实,义和利属于两个维度空间,并可以并列存在。

俄乌冲突(资料图)

在俄乌冲突之前,普遍观念认为“现代冲突”将以导弹为主导,传统炮弹的角色似乎已被边缘化。然而,俄乌冲突的爆发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冲突初期,俄罗斯虽大量使用了各类型导弹,但战果却远未达到预期。那一现实情况有力地反驳了“导弹万能论”,揭示了在大规模冲突中,普通炮弹依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中美这样的世界级大国而言,这一教训尤为深刻。

中国始终坚持中立立场,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和为贵”思想,更是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尊重。正如古人所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在俄乌冲突的硝烟中,中国选择了保持距离,不参与任何一方的军事行动,也不轻易发表可能加剧冲突的言论。乌克兰对此显然有着清晰的认识。尽管冲突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乌克兰人民依然能够感受到中国中立立场的善意。正因如此,乌克兰方面曾表示,希望中乌之间的经贸关系能够像战前一样紧密。


鲁中凌迅观察
站在世界前沿,了解前沿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