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听到“红粉佳人”
你可能会想到
娇艳的玫瑰、迷人的口红色号
然而
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试验田
它竟然是土豆
“红粉佳人”的花序和块茎
“红粉佳人”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马铃薯研究所金光辉团队研究了七年的高端菜薯。它一袭粉红外衣,不光外形秀气,口感也十分面糯,香味十足,淀粉含量极高。
“红粉佳人”平均每亩地产6000斤,一亩土豆最高能卖出1.2万元,为种植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红粉佳人”品种成果已被列为“黑龙江省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遴选项目。目前,“红粉佳人”后代体系已有20多个品种,为我国马铃薯育种体系提供了优质育苗资源。
科技成果转化
是连接研究和生产的重要桥梁
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
必然要求
作为一所省属农业高校,近年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科技、学科、专业优势,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在成果转化上主动作为,不断推动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垦区、走进农村、走进一线生产车间,通过转化“开花结果”,落地生“金”。
为了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八一农大组建了耐盐碱大豆生物育种创新团队、大庆奶牛乳腺健康保障科技创新团队、粮食食品绿色加工与安全创新团队,服务提升大庆市盐碱地利用效率,助力大庆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GDP比重连续19年位居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八一农大组建各类特色科技服务转化团队67个,以智能化农技、农机、畜牧养殖等学科专业前沿技术助力龙江乡村振兴。
据悉
“十四五”期间
该校成果转化445项
累计成果转化12524万元
创造社会产值近百亿元
各项“贴地皮”的亲民技术
给大庆、龙江垦区以及省内的广大农村
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
经济及社会效益
其中,张玉先教授团队的“大豆宽台大垄匀密高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面积1亿亩,种植户累计增收40亿元以上,该技术被遴选为黑龙江省2025年度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王秋菊教授团队的“玉鹅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在大庆、牡丹江等30多个地区和名山农场、和平牧场等25个农场推广,面积总计超过30万亩,创收超3亿元,生态效益显著;
致力“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的衣淑娟教授团队的秸秆营养穴盘及水稻硬盘起排机产业化生产技术,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空白,在黑龙江垦区和地方超30个农场、农村示范推广,推广面积达到60万亩,经济效益达2000万元。
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动力,鼓励、支持、引导教师将手中的技术及专利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八一农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绩效考核、人才工程遴选等方面评价进行了完善,修订横向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提升成果完成人(团队)的转化收益比例,实现“五技”合同签约新突破。
2024年,该校签订横向科研项目203项,合同金额7934.52万元,技术转让和许可成果19项,转化金额250.35万元,两项数据均创新高。2024年全省科技转化指数,八一农大在普通高校当中排名全省第一位。
未来,如何在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方面发挥八一农大在农业院校和全省应用示范类院校当中的作用?
“虽然任务艰巨,但是信心满满。”八一农大校长李翠霞说,八一农大将立足大庆市产业发展布局,面向全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做好立足当地、服务全省,甚至在国家层面上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进一步加大技术转移政策宣传力度,充分释放科技政策红利,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全省经济赋能。
记者:徐卫
编辑:吕晶晶
审核:祝春霞 袁春林
监制:崔广胜
咨询热线:0459-6696279